艺术生集训什么时候开始 艺术生集训时长合理规划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
因为它不看别人,只看你。
你的专业、你的水平、你的目标学校,都不一样。
所以,你的开始时间也不一样。
别跟着别人跑,先搞清楚自己的情况。

艺术生集训什么时候开始 艺术生集训时长合理规划

艺术生集训什么时候开始

美术生,你们的时间很紧。

大部分美术生都在高二结束的那个暑假开始集训。
也就是六月或者七月。
为什么是这个时间?
因为联考通常在十二月。
这样算下来,你有五到六个月的完整时间。
这个时间安排是固定的。
先用两个月,把你的素描、色彩、速写基础打好。
比如,你七月开始,那七月和八月就别想别的。
就是画石膏、画静物、画手、画脚。
把形体结构和光影关系这些基本功搞明白。
然后九月、十月,开始画人像、画场景。
这是专题训练,专门攻克考试会考的类型。
十一月开始,就是模拟考试。
每天一套题,完全按照联考的时间和要求来。
让你提前适应考场节奏。
这是一个常规的流程。

但是,如果你基础很差,这个时间就不够用。
什么是基础差?
比如高二下学期了,你画个苹果还画不圆。
或者调出来的颜色总是很脏。
速写的人体比例总是很奇怪。
那你就要提前开始。
三月或者四月就进画室。
你比别人多了两三个月。
这两个月什么都不干,就专门练基础。
别人在画复杂场景,你就回头画正方体。
把透视、结构、空间感这些东西刻在脑子里。
这不丢人,这叫补课。
基础不牢,后面画什么都白搭。

而且,如果你的目标是中央美院、中国美院。
那你也必须提前。
因为这些学校的校考,不只考基础。
他们会考设计、考创作。
这些东西需要想法,需要时间去准备。
你不能指望最后冲刺一下就行。
你需要提前半年,甚至一年,就开始研究这些学校往年的考题。
然后针对性地练习。
比如央美的设计,可能让你用几个简单的图形做一张海报。
这就要你平时多看、多想、多画草图。
这些都需要时间。

音乐生,你的规划要看目标。

音乐生的时间安排,弹性大一点。
你要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只考联考,还是要去考音乐学院的校考?
这两个选择,决定了你什么时候开始。

如果你只考联考。
那可以晚一点开始集训。
高三开学后,九月或者十月都可以。
因为联考的内容相对固定。
就是考你的主项乐器或者声乐,再加乐理和视唱练耳。
用两三个月的时间,把考试曲目练熟。
再把乐理知识背一背,视唱练耳天天练。
应付联考是够的。

但是,如果你想考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那就要早很多。
高二暑假开始,都算正常。
为什么?
因为校考的曲目难得多。
比如钢琴,联考可能考个车尔尼740的水平就行。
但是校考,你可能要准备肖邦练习曲,甚至李斯特的曲子。
这种难度的曲子,不是两三个月能拿下的。
你需要提前一年就开始一点点啃。
你的集训,不是从零开始学这首曲子。
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这首曲子处理得更完美。
从音乐表现到技术细节,一点点地抠。

而且,乐理和视唱练耳的要求也高很多。
校考的视唱,可能会有临时的转调。
练耳,可能会考四部和声的听写。
这些都需要长期的、系统的训练。
不是临时抱佛脚能解决的。
所以,你要是目标高,就别犹豫。
早点找个好老师,制定一个长期的学习计划。

舞蹈生,你的身体需要时间。

舞蹈生最特殊。
因为你的工具,就是你自己的身体。
身体的柔韧性、力量、技巧,都需要时间去磨练。
你不可能一个月就把腿踢到头顶。
所以,集训也必须早。

高二升高三的暑假开始,是最低要求。
七月、八月这两个月,是练基本功的最好时间。
每天就是压腿、下腰、耗叉。
把身体的软开度练到最好。
同时进行大量的技巧训练。
比如跳、转、翻这些。
把身体的肌肉记忆培养起来。

九月之后,开始排练剧目。
联考和校考,都需要你有一到两个完整的舞蹈作品。
编排一个新舞蹈,或者学习一个成品舞,都需要时间。
你要理解舞蹈的情感,记住所有的动作。
然后一遍一遍地跳,直到完美。
这个过程很慢,也很苦。

如果你的基本功很弱。
比如,你的柔韧性不行,或者力量不够。
那就要更早开始。
高二下学期,甚至高二上学期,就要开始有意识地加强训练。
你可以报个周末班,或者找老师开小课。
先把短板补上。
不然等到集训的时候,大家都在练技巧和剧目了。
你还在哭着压腿,进度就跟不上了。
舞蹈这件事,偷不了懒,身体会告诉你答案。

传媒生,你的积累在平时。

编导、播音、主持这些专业,集训开始得最晚。
一般是高三上学期,九月到十一月之间。
集训时间也短,大概三四个月。
看起来很轻松。
但这其实是个误区。

传媒专业,考的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它考的是你的知识面、你的思考能力、你的表达能力。
这些东西,是靠平时积累的。
集训能教你的,是应试技巧。
比如,怎么在面试的时候表现得更好。
怎么写一篇符合要求的影评。
怎么组织一篇有逻辑的议论文。
这些是方法。

但是,如果你脑子里没东西,方法再好也没用。
面试官问你对最近某个社会事件的看法,你一问三不知。
让你评述一部电影,你连导演是谁都不知道。
那谁也救不了你。

所以,传媒生的备考,战线拉得最长。
从你决定要考这个专业开始,你就该准备了。
怎么准备?
第一步,先去看。
给自己列个单子,每周至少看两部经典电影。
看完之后,不要就算了。
写几百字的短评,记录下你的想法。
第二步,去读。
多看书,看新闻,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不同的观点。
第三步,去想。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对一件事,不要只听别人怎么说。
要有你自己的判断。

等你带着这些积累,再进入集训营。
老师教你的技巧,才能派上用场。
你才能把脑子里的东西,变成考卷上的分数。

艺术生集训时长合理规划

确定了什么时候开始,还要想好要练多久。
这个规划,要看三个东西。
一看你的基础。
二看你的目标。
三看你的文化课。

先评估你自己的水平。

这件事一定要诚实。
你可以自己评估,但最好找个专业老师帮你看看。
让他告诉你,你现在到底是什么水平。
哪些是强项,哪些是弱项。

如果你的基础比较弱。
那就要加长集训时间。
比如,你是个美术生,但你的素描结构总是有问题。
那就在正式集训前,加一个月。
这个月就专门画结构素描。
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掉。
这一个月,比你后面跟着大家一起画三个月都有效。
因为你补上了短板。

如果你的基础还不错。
可以按照常规时间来。
但是,你也要注意。
不要因为基础好就放松。
长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人会疲劳。
可能会遇到瓶颈期,感觉怎么画都画不好。
这时候,可以跟老师沟通一下。
短暂地调整一下训练内容。
比如,画画素描头像累了,可以去画几天风景速写。
换换脑子,可能就突破了。

再看你的目标学校。

你的目标,直接决定了你训练的深度和广度。
如果你的目标是省内的普通大学。
那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联考考好。
联考考什么,你就练什么。
跟着集训班的整体节奏走,一般问题不大。

但是,如果你的目标是顶尖的艺术院校。
比如北电、中传、上戏这些。
那你的规划就要细致得多。
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去你想考的学校的招生网站。
找到去年的招生简章。
仔细看校考考什么。
比如,北电导演系,可能会考故事写作。
第二步,把这个考试项目,加入你的日常训练。
除了画室的基础课,你每天要规定自己写一个五百字的故事大纲。
第三步,找专门的老师辅导。
校考的内容,普通集训班可能覆盖不到。
你需要找有这方面经验的老师,给你做针对性的指导。
这个过程,需要额外的时间。
所以,你的集训总时长,肯定要比只考联考的同学长。
可能要多准备两到三个月。

最后,一定要考虑文化课。

这是最重要,也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点。
现在艺术生的文化课分数线,越来越高了。
专业考得再好,文化课不过线,一切都是零。
我见过太多专业拿了合格证,最后因为文化课差几分落榜的例子。
真的很可惜。

所以,你不能在集训的几个月里,完全不碰文化课。
这样做的风险太大。
这里有几个具体的建议:
第一,在集训开始前,自己先过一遍。
高二暑假去集训,那你就在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之后,花两周时间。
把高一高二的数学公式、英语单词,快速复习一遍。
至少做到不陌生。

第二,在集训期间,保持学习。
找一个提供文化课辅导的集训机构。
哪怕一周只有两三次课,每次两小时。
也要坚持上。
这能让你不至于完全忘记文化课。
就像保持运动习惯一样,哪怕跑得少,也比完全不动强。
你可以给自己定个小目标。
比如,每天画完画,睡觉前背二十个英语单词。
或者做十道数学选择题。
这花不了多少时间,但效果是持续的。

第三,集训结束后,全力冲刺。
校考结束一般在二三月份。
到高考,你还有两三个月的时间。
这段时间,就是你专门补文化课的时候。
这时候,你的策略要清晰。
不要想着所有科目都补到完美。
抓住你的强项和提分快的科目。
比如,文科生就主攻语文、文综。
理科生就主攻数学、理综。
把基础题的分数,全部拿到手。
这才是最有效的策略。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100701.html

Like (0)
jinlianjinli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