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在去日本留学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雪舞风灵 留学 2

鲁迅先生在去日本留学前后,都发生了什么事情

  • 47
    凝眸 评论

    少年意气,远渡重洋,鲁迅先生赴日留学前后,人生轨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故乡绍兴的懵懂少年,到立志救国的热血青年,这期间经历了求学问道、亲情离别,也饱尝了世态炎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看看他在这段关键时期都经历了些什么。

    话说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逐渐衰落的士大夫家庭。小时候,家境还算殷实,但随着祖父科举舞弊案的爆发,家道中落,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这段经历,让年幼的鲁迅先生早早地体会到了人情冷暖,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

    在那个年代,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鲁迅先生自然也不例外,从小就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都是他童年记忆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过,比起四书五经,鲁迅先生似乎更喜欢那些充满想象力的民间故事和戏曲。他常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听老人们讲那些神仙鬼怪的故事,或者跑去看戏,看得如痴如醉。这些经历,无疑丰富了他的童年生活,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

    随着年龄的增长,鲁迅先生对传统教育的弊端也逐渐有了认识。八股取士,科举制度,这些在他看来,都是束缚人们思想的枷锁。他渴望接触新的思想,学习新的知识,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鲁迅先生离开了家乡绍兴,来到了南京求学。先是在江南水师学堂学习,后来又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这段时间,他接触到了西方科学知识,眼界大开,对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他开始阅读大量的西方书籍,学习外语,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

    然而,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南京求学期间,鲁迅先生的父亲去世了。父亲的去世,对鲁迅先生打击很大。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绍兴料理丧事。料理完丧事后,鲁迅先生并没有选择继续留在绍兴,而是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日本的留学之路。

    1902年,鲁迅先生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远渡重洋,来到了日本东京。当时的日本,正处于明治维新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思想活跃。鲁迅先生先是在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考入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现东北大学医学部)。

    选择学医,并非鲁迅先生的本意。他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学医来救治国人的身体,强健民族的体魄。他认为,中国人的身体素质太差,容易生病,需要通过医学来改善。然而,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学习经历,却让他逐渐认识到,仅仅靠医术是无法真正拯救中国的。

    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鲁迅先生看到了太多让他感到失望和痛苦的事情。他发现,日本的医学教育虽然先进,但却充满了对中国人的歧视。他亲眼目睹了日本学生对中国留学生的嘲讽和侮辱,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蔑视。

    更让鲁迅先生感到震惊的是,一次课堂放映的幻灯片。幻灯片上,一个中国人被日本人砍头示众,而周围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毫无反应。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鲁迅先生的心。他意识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才是最可怕的疾病。仅仅靠医术,是无法唤醒他们的。

    这件事,成为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转折点。他开始意识到,要拯救中国,首先要改变中国人的思想。他决定放弃学医,拿起笔杆,用文学来唤醒国人的觉醒。

    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后,鲁迅先生回到了东京。他开始广泛阅读文学书籍,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他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发表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还参与了革命活动。他加入了光复会,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他希望能通过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中国。

    在日本留学的几年,对鲁迅先生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仅学习了西方科学知识,开阔了眼界,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那就是用文学来救国救民。

    回顾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前后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从懵懂少年到热血青年的转变过程。他经历了家庭变故,求学问道,远渡重洋,也饱尝了世态炎凉。这些经历,都成为了他后来文学创作的宝贵素材,也为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赴日留学,是鲁迅先生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也找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终生的事业。他用手中的笔,唤醒了沉睡的中国,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耀眼的明星。而这颗明星,直到今天,依然在照亮着我们前进的道路。

    2025-03-23 17:30:34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