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保送上大学?这事儿可不简单。不是说你成绩好,考个年级第一就行了。路子很窄,能走通的人很少。基本上就两条路,你看看自己能走哪条。

如何成为保送生
第一条路,是搞学科竞赛。
这条路是给那些有天赋的人准备的。说的不是学校里那种小比赛。而是全国级别的,只有五个科目: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信息学。
想走这条路,你得这么做。
第一步,你得先选好一个科目。比如你对物理特别有感觉,那就专攻物理。
第二步,你不能只学高中的课本。那些内容根本不够用。你得自己去找大学的教材来看。比如,当你的同学还在学牛顿第二定律,你可能已经在看《费曼物理学讲义》了。你的目标不是高考,而是全国竞赛。
第三章,你要参加省里的比赛。这个比赛叫作“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省级赛区”,比如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级赛区)。你必须在省里拿一等奖,而且是排名靠前的那种。这样你才有资格去参加全国决赛。
第四步,就是去参加全国决赛。能走到这一步的,已经是各个省的顶尖高手了。你在决赛里要拿到金牌。注意,不是拿了金牌就完事了。每年金牌也有一百多人。
第五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你必须在拿金牌的人里面,排到全国前50或者60名。这样你才能进入国家集训队。
进了国家集训队,这事儿基本就成了。清华、北大的招生老师会直接来找你。你可以随便选专业,而且根本不用参加高考。所以你看,这条路拼的不是努力,是天赋。当普通学生每天刷高考题到半夜,竞赛生可能整个暑假都在参加集训,跟大学教授讨论问题。他们付出的辛苦不一样,思考的问题也不在一个层面上。
第二条路,是靠特殊身份或成就。
这条路跟学习成绩关系就没那么大了。
一种是运动员。
比如,你在奥运会上拿了奖牌。不管金牌、银牌还是铜牌,回来之后清华北大都会抢着要你。还有就是国家级的退役运动员,也能获得保送资格。他们为国家争了光,把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体育事业。保送是国家给他们的一种回报和保障。
还有一种是烈士子女。
这是一个很特殊的身份。国家有政策,烈士的子女可以保送上大学。这是国家对英雄家庭的抚恤和关怀。这条路背后是巨大的牺牲,我们应该尊重,但没人会想走这条路。
最后还有一种,是某些外国语学校的学生。
全国有那么十几所外国语学校,是教育部备案的。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上海外国语学校附属中学等等。这些学校每年都有一些保送名额,可以直接保送到大学的语言类专业。但是,名额也是给学校里外语最顶尖的那几个学生。校内的竞争压力也很大,不比高考轻松多少。
所以你看,保送这条路,要么你是万里挑一的天才,要么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最公平、最靠谱的路,还是老老实实地去参加高考。
保送生高考生的区别
很多人总喜欢问,保送生和高考状元,到底谁更厉害?
这个问题其实没法直接回答。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是一种人。这就好像问,一个顶尖的狙击手,和一个全副武装的重装步兵,谁的战斗力更强?他们执行的任务都不一样,没法比。
咱们先说说他们的知识结构有什么不同。
高考状元,是典型的“全能选手”。他的知识结构像一个水桶,没有短板。你看他的高考成绩单,语文140,数学145,英语145,理综290。每一科都接近满分。他懂的东西很全面,知道怎么在规则内拿到最高的分数。
但是,保送生不一样。他是个“偏科专家”。他的知识结构像一个“T”字。那一横代表知识的广度,可能很短。但那一竖代表知识的深度,长得吓人。比如一个搞物理竞赛的保送生,你让他去考语文,他可能连一篇像样的作文都写不出来。但是你跟他聊物理,他可能跟你讨论的都是大学教授研究的问题。他在他自己那个领域里,已经走得太远了。
然后,咱们再看看他们进了大学之后,会有什么区别。
这个区别就很明显了。咱们举个例子。
大一开学,第一堂高等数学课,老师在上面讲微积分。
高考状元坐在第一排,拿出笔记本,聚精会神地听。因为这些知识点,对他来说是全新的。他需要像高中一样,努力去理解、消化。
那个竞赛保送生呢?他可能就坐在最后一排。他甚至都没带书,因为老师讲的这些,他可能初中就开始接触了。他会觉得老师讲得太慢、太简单。他可能在下面看一本英文原版的专业书,或者干脆就在寝室里没来。但是,期末考试他照样能拿满分。
这不是说高考状元不聪明。而是在专业知识的起点上,竞赛生已经领先了太多。这种领先优势,不是靠短时间的努力就能追上的。
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完全不同。
高考状元是“应试型思维”。他们是玩转高考这个游戏的顶级玩家。他们知道怎么审题,怎么抓重点,怎么分配时间,怎么在考试中避免失误。他们的核心能力是学习和总结。他们能把厚厚的一本书,总结成几页纸的笔记,而且全是考点。这种能力在任何工作中都很重要。
但是,保送生是“研究型思维”。他们学习的动力,不是为了考个好分数,而是源于真正的兴趣。他们享受的是解决一个难题之后带来的快乐。他们会为了一个问题,去图书馆查阅大量的资料,甚至自己动手做实验。他们不关心这个问题会不会考,他们只关心“为什么是这样”。这种思维方式,更接近一个真正的科研工作者。
最后,他们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不一样。
高考状元因为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所以他们在大学里选择专业的自由度很大。毕业之后,他们可以去做管理,可以去搞金融,也可以去做工程师。他们在哪条路上,通常都能做得不错。
但是,保送生从一开始,路就比较确定了。一个物理竞赛的保送生,他进了物理系,那么他未来大概率就是继续深造,做物理研究,成为一个科学家或教授。他的路可能比较窄,但他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能达到的深度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所以,别再纠结谁更厉害了。
他们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顶尖人才。一个赢在广度,一个赢在深度。
高考状元是在一个划定好的战场里,用最完美的策略打赢了战争。
而竞赛保送生,他根本就没参加这场战争,他自己在另一片大陆上,开辟了属于自己的领地。
他们都付出了我们看不到的努力,都值得我们佩服。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100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