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你一定听过,那它的上一句是什么呢?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之手,被誉为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它的上一句是“春蚕到死丝方尽”。李商隐是晚唐时期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春蚕到死丝方尽”,千古绝唱的诞生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这两句诗,出自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前一句,正是“春蚕到死丝方尽”。
这句诗,把春蚕吐丝比作人的相思,一直到死才停止,形象地表达了爱情的执着和无悔。
而“蜡炬成灰泪始干”,则把蜡烛燃烧比作人的眼泪,一直到烧成灰烬才停止,更加深沉地表达了爱情的悲伤和绝望。
这两句诗,连在一起,简直就是“催泪弹”!
它把爱情的忠贞、执着、无悔、悲伤、绝望……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读后不禁潸然泪下。
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诗被誉为爱情诗中的“千古绝唱”,流传至今,感动了无数人。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异类”
说起李商隐,你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那些朦胧、唯美、深情的爱情诗。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他其实是晚唐诗坛的一个“异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晚唐时期,诗坛的风气普遍比较颓废、消极。
而李商隐的诗,却充满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对理想的坚定信念,对现实的深刻反思。
他的诗,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晚唐的诗坛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横溢。
但是,他的仕途却非常坎坷。
他一生都不得志,郁郁寡欢。
他的诗歌,也因此充满了悲伤、无奈、彷徨的情感。
《无题》:李商隐的“情感密码”
李商隐的诗,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无题”作为诗歌的题目。
他的很多诗,都没有题目,就叫“无题”。
这可不是因为他懒得起题目,而是因为他的诗,往往表达的是一种复杂、微妙、难以言说的情感。
这种情感,很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括。
所以,他干脆就用“无题”来代替。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首《无题》,就是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
全诗以“别”字为中心,描写了离别时的痛苦、相思的煎熬、对未来的迷茫。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更是把这种离愁别绪推向了高潮。
读完这首诗,你是不是感觉心里酸酸的,好像有什么东西堵在了胸口?
这就是李商隐诗歌的魅力!
他总是能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最深沉的情感,触动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我的反思和一点小感悟
说实话,以前我对李商隐的诗,并不是很感兴趣。
总觉得他的诗,太过于朦胧、晦涩,让人难以理解。
但是,当我真正开始走进他的诗歌世界时,我才发现,我错了!
他的诗,就像一杯陈年老酒,需要慢慢品味,才能体会到其中的醇厚和深沉。
他的诗,也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微妙。
读他的诗,你会发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的执着,如此的无悔,如此的悲伤,如此的绝望……
你会发现,原来人生可以如此的坎坷,如此的无奈,如此的彷徨,如此的迷茫……
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内心深处,也有着那么多不为人知的情感,那么多的渴望和无奈……
李商隐的诗,不仅仅是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一种心灵的慰藉。
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了一片可以休憩的港湾,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了一份可以倾诉的对象。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妨多读读李商隐的诗。
也许,你会在他的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找到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份感动。
本内容由CC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80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