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张雪峰)这话,算是说对了一半。什么叫“没有绝对优劣”?这话说了跟没说一样,太圆滑了。对别人家孩子来说,可能是没有绝对好坏,但对你家孩子来说,选择的那一刻,就有绝对的好与坏! 选错了,那几年光阴就真的白瞎了,到时候哭都找不到调。这俩玩意儿,中专和职高,听着像兄弟,其实脾气性格差远了。

张雪峰谈中专好还是职高好
咱们先扒一扒中专。说白了,这地方就是个技术蓝领的速成班。你别嫌这词儿不好听,现实就是这么个理儿。如果你的孩子,看见文化课本就犯困,一听函数、方程式就两眼发直,但他偏偏动手能力强得一匹,拆个闹钟、修个板凳,玩得不亦乐乎,那中专,搞不好真是他的天堂。
中专的目标非常、非常、非常直接——就业!它不跟你玩虚的,什么素质教育、全面发展,都往后稍稍。核心就是一件事:把你培养成一个上了生产线就能直接用的熟练工。所以你看它的专业,什么护理、汽修、电工、数控、挖掘机……全都是实打实、硬邦邦的吃饭手艺。课程表里,超过一半的时间,学生都是在实训车间里待着,手上不是机油就是焊渣。
我认识一个邻居家的姑娘,初中那成绩,简直没法看。后来她爸妈也想开了,就送她去了一个卫校,也就是中专的一种,学护理。你猜怎么着?这姑娘跟变了个人似的。在学校里天天练打针、学包扎、记药名,对她来说,这可比背“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有意思多了。毕业后,通过学校的合作项目,直接进了一家私立的康养中心。起薪确实不高,五千出头,但好在包吃包住。关键是什么?是她干得有劲儿,每天能帮到那些老人,她觉得特有成就感。三年过去,现在已经是护士长助理了,工资也涨了不少。
但是!凡事都有个但是。中专这条路,你看得见起点,也基本能望到头。它的天花板,就是学历这块硬邦邦的玻璃。你想往上爬,当主任、做管理?太难了。你唯一的路就是玩命考证,护士证、护师证、主管护师……一级一级地啃下来,难度不比高考小。而且,你身边的圈子,也得考虑清楚。你想想,一群普遍不爱学习的孩子凑在一块儿,学习风气能有多好?抽烟、喝酒、谈恋爱、打群架……这些破事儿,你作为家长,得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所以,选中专,不光是选个好专业,更是要选一个管理严格、风气正的学校,这比什么都重要!
再来说说职高。这地方,就有意思了,它像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不像中专那么“死心眼”,它给孩子留了一条后路,一条通往大学的后路——职教高考。
听着是不是特别美?“进可攻,退可守”,既能学个手艺,保底有饭吃;又能拼一把,去考个大学,实现阶层跨越。简直完美!
但你千万别被这“完美”给忽悠了。这里面的水,深着呢。你想想,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职高要求你干嘛?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边要学技能,什么电子商务、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什么直播带货、视频剪辑、智能教学,这些时髦玩意儿你得会;另一边,你初中丢掉的那些文化课,语数外、政史地,得给我捡起来,还得学好!
结果是什么?很多孩子,最后成了**“夹生饭”**。技能没学精,因为总要分心去背单词、刷数学题,比不过中专出来心无旁骛的“老师傅”;文化课也没学好,毕竟底子太薄,跟普通高中的学生去拼那为数不多的本科名额,不夸张地说,就是炮灰。职教高考的本科录取率,听着好像在逐年提高,但你别忘了,考生基数也在暴涨啊!竞争的激烈程度,一点不比普通高考差。
当然,也有杀出重围的。我另一个朋友的儿子,就是走的职高。那孩子从小就对电脑痴迷,去了职高学计算机应用,简直如鱼得水。白天在机房研究代码、做小程序,晚上回家就抱着文化课本死磕。那三年,真是把人当牲口用。最后,还真让他考上了我们省一个还不错的公办本科。现在读大二,假期里接点编程的小活儿,一个月挣得比他爸还多。
所以你看,职高这条路,它不适合所有人。它特别考验孩子的自制力、学习能力和目标感。如果你的孩子是那种需要别人推着、拽着才肯走一步的,那把他放进职高,大概率就是混三年日子,最后高不成低不就。
说到底,老张那句话还是有道理的,“关键看人”。但我要给他补充一句:更要看你家孩子到底是哪种人。他是那种认准一条道走到黑,心甘情愿当个“匠人”的,还是那种心思活络,总想给自己多留几条后路的“多面手”?这个问题,你做父母的,必须帮他想清楚。想不明白这个,一切选择都是瞎蒙。
中专和职高怎么选择好
别急着下结论,也别听那些招生老师在你耳边吹得天花乱坠。我给你一张表,你先别说话,拿出笔和纸,或者就在心里,老老实实地对照着你家孩子的情况,一项一项地过。
选择维度 | 闭着眼,优先选中专 | 可以搏一把,考虑职高 |
孩子的核心目标 | “上学没意思,我就想学门手艺,赶紧上班挣钱,自己养活自己。” | “我还有点不甘心,想再拼一把,看看能不能上个大学,哪怕是个大专也行。” |
孩子的性格特质 | 动手能力逆天,坐不住,但学起技术来有股钻劲儿,不怕吃苦。 | 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至于完全厌恶文化课,愿意为了“升学”这个目标去吃苦。 |
家庭的现实期望 | 孩子早点独立,有份稳定的技术工作,平平安安过日子就行。 | 不差钱,不急着让孩子出来挣钱,愿意支持他继续深造,投资他的未来。 |
心仪的专业方向 | 传统制造业(机械、数控、模具)、基础服务业(护理、烹饪、汽修、美容美发)。 | 现代服务业(电子商务、幼儿保育、计算机应用)、新兴产业(新媒体、直播、无人机)。 |
风险与回报 | 低风险,低回报。就业路径清晰得像一条直线,但天花板也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 | 高风险,高回报。有机会上本科,改变命运;但也有极大概率两头踏空,浪费三年。 |
怎么样?看完这个表,心里是不是有点谱了?
我再给你掰扯掰扯。这里面,最核心的,就是孩子自己的目标。他的人生,得他自己说了算。他要是个铁了心不想再念书的,你非得把他按在职高里,逼他去准备那个什么职教高考,那对他来说,未来三年就是地狱。他每天坐在教室里,听着那些听不懂的文化课,心里想的却是隔壁中专哥们儿在车间里焊出来的火花。最后的结果,就是厌学、逃课,啥也没学到。
反过来,如果孩子心里还揣着一个大学梦,哪怕那个梦有点模糊,你却因为觉得“学技术实在”,就把他送进了中专。他每天在车间里重复着枯燥的操作,看着初中同学在朋友圈里晒大学生活,他能甘心吗?那种不甘和失落,会伴随他很多年。
所以,第一步,就是和孩子进行一次平等的、深入的对话。别用家长的权威去压他,听听他最真实的想法。
然后,我们再谈谈那个听起来很美的**“就业升学双兼顾”。我得给你泼盆冷水,这玩意儿在现实中,往往是“就业升学双耽误”**。走职高升学这条路,你必须确保两件事:
第一,你的孩子,是真的、真的、真的有强烈的升学欲望,并且愿意为此付出超人的努力。他得有觉悟,他是在用三年的时间,去追赶别人九年甚至十二年的学习积累。
第二,你们要选的那所职高,它的升学率是真刀真枪拼出来的,而不是写在宣传册上的。怎么判断?别信广告!开上你的车,或者坐上公交,在下午放学的时候,去那个学校门口蹲着。找几个看起来顺眼的学生,递瓶水,或者找几个接孩子的家长,攀谈几句。问问他们学校管得严不严?老师负责不负责?一周上几节文化课?去年有多少人考上了本科?这些从一线人员口中得来的信息,比招生办老师的任何承诺都值钱一万倍!
最后,我再啰嗦两句,都是肺腑之言。
一个是地域产业。这玩意儿太重要了,简直是命脉!你在一个以重工业和制造业闻名的老工业城市,让孩子去学什么新媒体运营,他毕业了去哪儿找对口工作?反过来,你在杭州、深圳这种互联网之都,你让孩子去学焊接,机会肯定远不如学计算机、电子商务的多。人挪活,树挪死,专业跟着产业走,才能有饭吃,这是铁律!
另一个是校企合作。现在是个学校都说自己有校企合作。你一定要擦亮眼睛问清楚了:到底是“订单班”,毕业就等于入职的那种?还是仅仅“推荐就业”,最后给你一张招聘会门票让你自己去闯的那种?是一字之差,但对孩子的前途来说,却是天壤之别!
中专和职高,就像两条岔路。左边那条,是条窄窄的石板路,路面还算平坦,你能清楚地看到路的尽头是哪家工厂;右边那条,是条宽阔的土路,路上可能有鲜花,也可能有大坑,风景好坏、前途如何,全看开车的人技术怎么样,运气好不好。
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就是把这两条路的路况、风险、风景,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至于最后他选择往左还是往右,让他自己踩下那一脚油门吧。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