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 大学毕业后去哪个网站好

刚踏出校门那会儿,说实话,整个人都是懵的。手里攥着毕业证,心里却空落落的,像是被从一个温室里连根拔起,直接扔进了旷野。未来的路在哪?脚下全是迷雾。所谓的“系统规划”,听起来头头是道,但对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咱们别聊那些虚的,聊点实在的。

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 大学毕业后去哪个网站好

大学毕业后怎么找工作

第一步,别想什么“职业定位”这么宏大的词。先问问自己:我到底会干啥?我干什么不那么烦? 把你大学四年学过的所有课程、掌握的软件、考过的证、干过的实习、甚至是在社团里办过的活动,全都列在一张纸上。别嫌弃,哪怕是在奶茶店打工,那也是实打实的“客户沟通能力”和“抗压能力”。

然后,诚实地圈出你觉得还算擅长、或者起码不排斥的几项。比如你PS用得贼溜,那就往设计、新媒体运营那边靠拢。你天生就是个社牛,跟谁都能聊半天,那销售、市场、公关的门或许为你开着。千万别因为你学的是“历史”,就觉得自己只能去博物馆。你分析史料的逻辑能力、写作能力,放到任何一个做内容、做策划的公司,都是硬通货

最怕的就是眼高手低,或者被“兴趣”这个词绑架。很多时候,第一份工作,它的首要任务是让你经济独立,让你有饭吃,能交得起房租。它是一个跳板,一个让你真正进入社会,看清游戏规则的入口。至于热爱,那是可以在工作中慢慢培养的,也可能你工作几年后,发现你的热爱在别处。没关系,到时候你已经有了选择的资本。

接下来,就是找路子了。

**校招,校招,校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你人生中唯一一次,企业会把“没经验”当成正常状态,甚至是一种优势(因为可塑性强)来招聘你的机会。这是你的“应届生保护期”,一旦错过,你就得跟社会上那些摸爬滚打了好几年的“老油条”们一起在社招的血海里厮杀,难度系数瞬间拉满。所以,大三下学期、大四上学期,死死盯住学校的就业网、各种宣讲会,把校招当成你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来做。

然后是内推。这玩意儿,简直就是求职的“秘密武器”或者说“外挂”。一份通过内推进到HR邮箱的简历,和一份从公共招聘网站上捞起来的简历,被打开的概率是天差地别的。怎么搞到内推?别临时抱佛脚。平时多跟关系好的老师、已经毕业的学长学姐保持联系。不是那种功利性的嘘寒问暖,而是真诚地交流。在LinkedIn(领英)这样的平台上,认真完善你的个人资料,关注目标公司的员工,有时候一条有见地的评论,都能开启一段意想不到的缘分。人脉,不是你认识谁,而是谁愿意帮你。

最后才是海投。在各种招聘网站上,漫无目的地投简历,效率最低,也最打击自信心。你会感觉自己的简历像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但这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让你保持一种“在路上”的感觉,不至于彻底闲下来胡思乱想。

说到准备,简历就是你的广告传单,不是你的生平自传。没人有耐心看你从小学当班干部写到大学。针对你想投的岗位,去招聘要求(JD)里找关键词,然后把这些关键词,用你自己的经历包装一下,塞进你的简历里。比如公司要求“具备优秀的数据分析能力”,你就可以写“在XX实习期间,曾运用Excel的透视表和VLOOKUP功能,对用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将活动转化率提升了15%”。看见没?要具体,要量化,要有结果。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虽然老套,但真的好用。

面试,与其说是考试,不如说是一场心理战。别把自己放在被审判的位置上。你也是在面试这家公司,看它是不是值得你投入青春。提前准备好那些经典问题(自我介绍、优缺点、职业规划),但更重要的是,准备好你自己的问题。问问面试官,“我这个岗位在团队中具体负责什么?”“团队现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公司对新人的培养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问题能体现你的思考深度,也能帮你过滤掉那些不靠谱的公司。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调整好心态。找工作是个极其磨人的过程,充满了等待和不确定性。今天收到拒信,明天面试被鄙视,太正常了。别拿自己跟朋友圈里那些早早拿到offer的同学比,每个人的节奏都不一样。被拒绝,不代表你不行,只是说明你和这个岗位“不匹配”,就像谈恋爱,不合适而已,下一家更乖。找一两个能跟你说真话、能互相打气的“求职战友”,一起吐槽,一起分享情报,你会发现这条路没那么孤独。

大学毕业后去哪个网站好

说到找工作的网站,那可真是五花八门,各有各的“脾气”。别听别人说什么“这个最好”,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我把我用过的几个平台扒一扒,好赖都说说,你们自己品。

我给整理成一个表格,看得更清楚:

平台名称平台类型/侧重优点(“吹一波”)缺点(“说点实话”)我的小建议(“听劝指南”)
24365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官方平台,根正苗红绝对保真! 都是经过教育部筛选的企业,基本没有幺蛾子。国企、事业单位、大型民企是主力军,对于想求稳的同学来说,是宝藏。界面有时候有点……朴实,操作体验可能不如商业网站那么丝滑。岗位更新速度有时候看缘分。这是你的保底选项。想进体制内、国企的,每天都要刷一刷。信息权威,不用担心被骗。
国聘行动央国企“收割机”质量极高! 基本上都是中字头、国字头的“大厂”,什么中石油、国家电网,都在这上面。目标明确,就是冲着这些巨无霸去的。竞争压力巨大,一个岗位可能有几千人投。对学历、专业要求比较苛刻,筛选严格。如果你的学校和专业都比较“硬”,别犹豫,这里就是你的主战场。普通院校的同学也可以看看,万一有捡漏的机会呢。
BOSS直聘聊天式求职APP效率之王! 可以直接跟HR甚至部门主管开聊,省去了中间很多环节。反馈快,已读未读一目了然,能有效缓解等待的焦虑。鱼龙混杂! 因为门槛低,什么牛鬼蛇神都有。小公司、创业团队特别多,要睁大眼睛仔细甄别,谨防“画大饼”和不规范操作。非常适合快速拿面试,尤其是想去互联网、新媒体等行业的。但聊天时一定要多问问公司的规模、福利、社保公积金等实际问题。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传统综合招聘网站家大业大! 岗位库深不见底,覆盖全行业、全地区。很多传统行业、制造业的大公司依然习惯在上面发布信息。信息过载! 很多“僵尸岗位”,挂在那儿常年不更新。海投后基本石沉大海,反馈率低,容易让人心态崩溃。适合用来了解行情和进行地毯式搜索。用高级筛选功能,把发布时间限定在“一周内”或“三天内”,能有效提高命中率。
应届生求职网(yjbys)专注应届生领域信息集中营! 几乎所有的校园招聘、宣讲会、实习信息都会在这里汇总。论坛里还有大量学长学姐的“面经”和“笔经”,非常有价值。网站界面比较古老,广告有点多。社招信息相对较少,毕业一两年后再用,就不那么对口了。应届生必看! 在校招季,这个网站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其他所有平台。每天刷论坛,比看书还重要。
LinkedIn(领英)职场社交平台逼格高! 外企、高端岗位、猎头的聚集地。适合用来建立个人职业品牌,进行长线的人脉布局。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找工作。节奏慢! 不太适合急于找工作的应届生。上面的互动更偏向于行业交流,直接投递岗位的效率不高。从大三开始就应该用心经营你的领英主页。把它当成你的线上名片,认真写好简介,关注行业大牛,慢慢积累,未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结一下,没有哪个网站能包办你的未来。聪明的做法是,打组合拳

把“24365”和“国聘”作为你寻找稳定工作的基本盘;把“应届生求职网”作为校招季的信息总站;用“BOSS直聘”来快速出击,拿面试练手、找机会;用“智联”这类综合网站来查漏补缺;同时,把“领英”当作你的长期投资

根据你自己的目标,分配不同的精力在不同的平台上。这本身,就是你找工作策略的一部分。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344.html

Like (0)
jinlianjinli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