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以为高考就是埋头刷题、考个高分那么简单了。尤其是到了2026年,高考赋分制这玩意儿一上场,整个游戏的规则都变了。它已经不是一场单纯的知识竞赛,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全省大逃杀”**。
你考了多少原始分,有时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所有选这门课的人里,排在哪个位置。你前面的有多少人?你后面的又有多少人?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刺激,甚至有点残酷?没错,赋分制的核心,就是把赤裸裸的排名竞争摆在了台面上。它让考试变成了一场需要精心“算计”的博弈,你的每一个选科决定,都可能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影响你最终的命运。这套新玩法,到底对谁是蜜糖,又对谁是砒霜?咱们今天就来把这事儿掰开揉碎了,好好聊聊。

2026高考赋分对哪个层次学生有利
高考赋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
(一)对成绩优秀学生的积极影响
说白了,赋分制这套玩法,对顶尖的学霸们来说,简直就是“顺风局”。你得这么想,这帮孩子,他们不是某一科强,是科科都强,基础扎实得像块钢板。这就意味着,不管哪门选考科目的卷子出得多变态、多难,他们照样能考个很高的原始分。
核心在哪?在原始分排名。只要你的排名在最顶尖的那一小撮里,赋分公式一走,出来的分数绝对是最高档的。这就像什么呢?就像在一场长跑比赛里,第一梯队的人,他们不仅自己跑得快,裁判还会给他们额外的加速,让他们把后面的人甩得更远。所以,赋分制对他们而言,不是保底,而是个放大器,一个能让他们拉开差距的超级工具。
而且别忘了,语数外这三门主科是不参与赋分的,考多少就是多少。学霸们往往在这三门上也是碾压级的存在。这三门“硬通货”稳稳揣在兜里,选考科目再通过赋分拿到高分,简直是如虎添翼,总分想不高都难。所以你看,游戏规则从一开始,就给这群人铺好了红毯。
(二)对成绩中等偏上学生的潜在影响
这部分同学,可以说是最纠结、最需要“算计”的一群人。他们的状态通常是:总分不错,但有明显的长短腿。可能物理化学能进全校前列,但地理生物就平平无奇。
赋分制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把双刃剑,是“危”与“机”并存。机会在哪?在于扬长避短。如果你的某门优势科目真的非常突出,强到能在一群学霸里抢到个不错的排名,那恭喜你,这门课的赋分会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甚至帮你实现赋分逆袭。举个例子,你总分可能排在全省一万名,但你的地理成绩能排进全省前3%。那么赋分之后,你的地理成绩会远超你的实际水平,直接把你的总分往上拉一大截。
但这背后的风险呢?是“田忌赛马”的困局。你得去猜,去赌。选一个热门的、学霸云集的科目,比如物理,你可能就被大神们“卷”得体无完肤,原始分看着还行,赋分出来直接打回原形。但如果选一个相对冷门、竞争没那么惨烈的科目,你可能就能用你的“上等马”去对别人的“中等马”,从而脱颖而出。这每一步选择,都像是在下棋,走错一步,满盘皆输。所以,对中上游的同学来说,选科,比学本身,有时候更重要。
(三)对成绩中等偏下学生的潜在好处
“好处”这个词,我觉得用得有点太乐观了。应该说是给了他们一个“搏一把”的可能性。你想想,成绩顶尖和中上游的学生,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通常会选择那些学习资源最丰富、竞争也最白热化的科目。
那么,中等偏下的同学怎么办?硬碰硬肯定没戏。于是,赋分制给了他们一条“蹊径”,那就是避开主战场。他们可以选择一些相对冷门科目,或者说,学习人数没那么多的科目。在这些科目里,没有那么多顶尖学霸跟你抢排名。可能你的原始分只有70分,不算高,但因为在这个小池子里,你的相对排名还不错,比如排到了前40%,赋分之后,你的分数可能就变成了80分,甚至更高。
这听起来很美,对吧?“矮子里面拔将军”。但陷阱也在这。第一,你所谓的“冷门”科目,是不是真的冷门?大家都是这么想的,结果一股脑全涌进去了,最后发现比热门的还卷。第二,你为了投机去选一个自己根本不擅长、不感兴趣的科目,学起来痛苦不说,最后连个像样的原始分都拿不到,那排名再好又有什么用?所以,这条路是给那些有清醒认知、且在某个特定领域确实有点天赋的学生准备的,而不是给所有想“捡漏”的人准备的。
高考赋分制的优缺点有哪些
(一)高考赋分制的优点
要说优点,那肯定是有的,不然也不会这么大张旗鼓地推行。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追求一种“相对公平”。
这事儿不难理解。新高考之后,大家选的科目五花八门,物理、历史、化学、地理……这些科目的卷子难度可能天差地别。让一个考了90分物理的学生,和一个考了90分地理的学生直接比总分,这公平吗?显然不公平。赋分制就像一个“翻译官”,它把不同科目的原始分,都翻译成了“全省排名”这种统一的语言。这样一来,比的就不是你卷面上的绝对分数,而是你在所有选这门课的考生里,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我用个表格给你梳理一下,可能更清楚:
优点 | 我的大白话解读 |
弱化试卷难度差异 | 简单说,就是不管你考的物理卷难上天,还是历史卷温柔如水,最后大家比的都是排名。赋分就是那个“找平”的工具,避免了物理考生考完哭爹喊娘,历史考生考完笑开了花,结果录取时发现不公平的尴尬局面。 |
强调考生相对位置 | 这才是最刺激的。它告诉你,你考98分没用,如果前面有个99分的,你就输了。你考70分也不一定完蛋,如果大部分人都考60多分,那你就是赢家。这直接把一场单纯的考试,升级成了全省大逃杀,你死我活,看谁能跑在别人前面。 |
给予学生选择权 | 理论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科。但现实嘛,你懂的,大部分人的选择标准是:哪个科目更容易获得高赋分。所以,这更像是一种“戴着镣铐的舞蹈”。 |
(二)高考赋分制的缺点
聊完好的,就该来“吐槽”了。这套制度,简直是把“内卷”这个词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它直接导致了选科的极度功利化。最典型的就是“弃物理”现象。物理是公认的难,学霸又多,想在物理上拿到一个好排名,简直是地狱模式。于是很多中上游的学生,哪怕对物理很感兴趣,未来也想学工科,但为了高考总分,只能忍痛割爱,去选一个更容易“保分”的科目。这不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吗?把最重要、最基础的学科,因为赋分的规则,硬生生劝退了一大批人,这难道不是一种悲哀?
其次,计算过程太复杂,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个赋分公式,什么A等级前5%,B等级前15%,又是加权又是转换……别说学生和家长了,很多老师都得研究半天。这就带来巨大的焦虑感。你不知道自己这次模考的排名,在全省到底是什么位置;你也不知道你多考一分,在排名上能前进多少;你更不知道这点排名的前进,能换来多少赋分的提升。一切都是个黑箱。这种未知,让每一次考试都像是在开盲盒,太折磨人了。
最后,也是最要命的,它把**“分分计较”**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在原始分时代,差一分就是一分。但在赋分制下,因为你的分数是靠排名算出来的,原始分的一分之差,可能会让你掉好几个百分位的排名,最后赋分结果可能差出去好几分。这就导致学生和老师对每一分都看得比命还重,压力呈几何倍数增长。学习不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纯粹是为了在排名上多干掉一个人。这让本就残酷的高考,变得更加冰冷和没有人情味儿了。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