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色遥看近却无”的前面一句是“天街小雨润如酥”。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奇妙的视觉体验:远远望去,草地一片青翠,但走近一看,却发现这种绿色并没有那么浓烈,甚至难以捕捉。这是因为初春的草芽颜色嫩绿,稀疏纤细,加之细雨的滋润,远远望去,草色与雨雾、水汽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的绿色,而走近后,这种朦胧感消失,嫩绿的草芽也就不那么明显了。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出自唐代诗人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全诗描绘了长安城早春的迷人景色,以及诗人对春天的欣喜之情。现在就让我们循着诗句的脉络,一起走进韩愈笔下的早春长安吧!
想象一下,你站在长安城宽阔的街道上,感受着如酥小雨的轻柔滋润。这雨,不像夏季的暴雨般倾盆而下,也不像秋雨般缠绵悱恻,而是像一层薄薄的面纱,轻轻地覆盖在天地之间,细腻得仿佛要渗进你的肌肤,滋润着你的每一根毛孔。这“润如酥”三个字,简直把春雨的轻柔、细腻、滋润描绘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着早春雨露的清新与美好。
“天街”一词,则更显大气磅礴。天街,指的是长安城的主要街道,宽阔平坦,气势恢宏。试想一下,站在如此开阔的街道上,感受着细雨的滋润,眼前的景物朦朦胧胧,宛若仙境,怎能不让人心旷神怡?
而接下来这句“草色遥看近却无”,更是妙笔生花,令人回味无穷。远远望去,大地仿佛铺上了一层薄薄的绿纱,朦朦胧胧,煞是好看。这绿色,并非是盛夏时节那种浓墨重彩的绿,而是一种淡淡的、嫩嫩的绿,像是新生婴儿的肌肤般娇嫩,让人忍不住想要去呵护。
可是,当你满怀期待地走近去看时,却发现这绿色似乎消失了,只看到稀疏的草芽点缀在湿润的泥土中。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正是早春草色的特点。初春时节,草芽刚刚破土而出,纤细而稀疏,颜色也较为浅淡。远远望去,这些嫩绿的草芽与雨雾、水汽交融在一起,形成一种朦胧的绿色,给人一种绿意盎然的错觉。而当你走近后,这种朦胧感消失,嫩绿的草芽也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才会出现“近却无”的景象。
这句诗,不仅描绘了早春景色的微妙变化,更蕴含着一种哲理:距离产生美。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并非事物的真相,而是经过距离、时间、环境等因素的过滤和修饰后呈现出来的样子。就像这早春的草色,远看是绿意盎然,近看却稀疏平常。
诗的最后两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更是点睛之笔,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认为,早春虽然没有烟柳满城的繁华景象,但却是春天最美好的时节。因为这早春,蕴含着无限生机,预示着万物复苏,充满着希望和活力。这是一种清新自然的美,一种充满生机的美,一种令人心旷神怡的美。
相比于晚春的浓烈和喧嚣,诗人更喜欢早春的清新和宁静。这是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赞美,对未来的憧憬。而这种对早春的独特感受,也正是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体现。
读完这首诗,我们仿佛也置身于早春的长安城中,感受着细雨的滋润,欣赏着朦胧的草色,体会着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这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早春图景,更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人生之歌,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慢慢领悟。它提醒我们,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细微之处,才能真正领略到人生的真谛。
本内容由CC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80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