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将轻骑逐”?这句诗你一定觉得耳熟,但下一句是什么,你还记得吗?嘿嘿,不卖关子啦,它的下一句是——“大雪满弓刀”。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卢纶的《塞下曲》组诗。一提到边塞诗,你脑海中是不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金戈铁马、戍边将士……?没错,《塞下曲》就是这样一首充满阳刚之气、豪迈之情的边塞诗。今儿个,咱就来聊聊这首诗,聊聊它背后的故事,感受一下那个时代的边塞风情。也顺便说说卢纶写这诗的时候心里在想啥。

《塞下曲》:边塞风光的“纪录片”
卢纶的《塞下曲》可不是一首诗,而是一组诗,共有六首。咱们今天主要聊的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也就是“月黑雁飞高”这一首: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短短二十个字,却写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边塞战斗。
- “月黑雁飞高”: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大雁惊飞,预示着不同寻常的气氛。
- “单于夜遁逃”:敌军的首领在黑夜的掩护下仓皇逃窜。
- “欲将轻骑逐”:我们的将士们准备骑上快马,追击敌人。
- “大雪满弓刀”:漫天大雪,纷纷扬扬,落满了将士们的弓刀。
这首诗,就像一部电影,画面感十足。你仿佛能看到月黑风高的夜晚,听到大雁惊飞的声音,感受到将士们追击敌人的决心,以及大雪纷飞的寒冷。
我个人特别喜欢“大雪满弓刀”这一句。你想啊,将士们要去追击敌人,本来应该是热血沸腾的,但“大雪满弓刀”,却给人一种冷峻、肃杀的感觉。这种冷与热的对比,更衬托出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
卢纶:大历十才子之一的边塞情怀
卢纶,唐代诗人,字允言,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你可能对“大历十才子”不太熟悉,简单来说,就是唐代宗大历年间十位比较有名的诗人。
卢纶的诗,题材比较广泛,有写景的,有抒情的,也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但其中最出名的,还是他的边塞诗。《塞下曲》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卢纶虽然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他早年的仕途并不顺利。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名落孙山。后来,他干脆放弃了科举,跑到边塞去游历了一番。
这段边塞生活的经历,对卢纶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亲眼看到了边塞的壮丽风光,也亲身感受到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这些都成为了他创作的素材。
《塞下曲》的创作背景:安史之乱后的边塞
要理解《塞下曲》这首诗,就不能不了解它创作的时代背景。
这首诗,大约写于唐代宗大历年间。这个时候,距离“安史之乱”结束已经有十几年了。“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场战乱对唐朝的打击非常大。
虽然“安史之乱”被平定了,但边塞地区仍然不太平。吐蕃、回纥等少数民族政权经常骚扰边境,给唐朝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在这种背景下,卢纶写下了《塞下曲》这组诗。他用诗歌来歌颂边塞将士的英勇,表达自己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边疆稳定的期盼。
我的感悟:诗歌中的家国情怀
读卢纶的《塞下曲》,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诗中蕴含的浓浓的家国情怀。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不仅仅是描写一场战斗,更是表达了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勇气。
在那个时代,边塞将士们的生活是非常艰苦的。他们远离家乡,戍守边疆,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争。但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抱怨,而是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守护着国家的安宁。
这种精神,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一点小思考:我们能从《塞下曲》中学到什么?
读完《塞下曲》,除了感受到诗歌的魅力和边塞的风情,我们还能从中学习到什么呢?
- 热爱祖国:卢纶在诗中表达的对国家的热爱,对边疆稳定的期盼,这种家国情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 敬佩英雄:边塞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这种英雄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的。
- 珍惜和平: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宝贵的。我们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 学习写作技巧:精炼的语言,典型的环境,生动的场景,很值得学习。
写在最后
总的来说,我觉得,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能跨越时空,给我们带来感动和启发。 希望我们都能从经典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人生。
本内容由CC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80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