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问我activities的中文翻译是什么,我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告诉你:活动。
就这么简单?
当然不是。如果你真的以为一个活动就能打遍天下,那翻译这个活儿也太没意思了,简直就是对语言这门艺术的侮辱。说真的,”activities”这个词,它就像一个变色龙,你把它放到不同的语境里,它就能给你变出完全不一样的颜色。把它简单粗暴地翻译成活动,在很多时候,不仅不准确,甚至会闹出天大的笑话,让你的文字读起来像一杯兑了太多水的果汁,索然无味,甚至有点怪。
我们先来说说,什么时候用活动是安全牌,是不会出错的。
想象一下学校的布告栏,上面写着“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这翻译成“课外活动”,没毛病,一百分。公司要搞年会了,发个通知说“annual dinner and activities”,这叫“年会晚宴及活动”,也完全OK。商场周末搞促销,“promotional activities”,翻成“促销活动”,大家也都看得懂。
你看,这里的活动,都有个共同点:它们通常是有组织的、有特定目的的、一群人参与的事件。它们像一个个被圈起来的场子,有始有终,有名有姓。校园活动、社区活动、商业活动、团队建设活动……这些都可以,因为“活动”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活跃、发动”的意味,是一种为了某个目标而进行的集体性动态。
但是,一旦我们离开这个“安全区”,坑就一个接一个来了。
比如,一个外国朋友关心地问你:“What were your main activities during your holiday?” (你假期主要都干了些什么?)
如果你脑子里只有活动这个词,你可能会僵硬地回答:“我的主要活动是看书和睡觉。”
天啊,我听着都觉得尴尬。看书和睡觉,这是多么私密、多么个人的事情,怎么就成了“活动”了?“活动”这个词太正式、太“重”了,用在这里,就好像你穿着一身晚礼服去楼下菜市场买葱,浑身不对劲。这种情况下,一个更地道、更有人情味的说法是:“我假期主要就是看看书、睡睡觉。” 或者干脆说:“我假期就干了两件事,看书和睡觉。” 看,一个简单的干字,或者直接省略掉那个对应的词,反而让对话变得鲜活起来。
再举个例子。警察在报告里提到 “criminal activities”。你敢翻译成“犯罪活动”吗?也不是不行,但听起来总觉得差了点火候,不够专业,不够精准。在法律和新闻语境里,我们更倾向于说犯罪行为。这里的“activities”强调的不是一个有组织的“事件”,而是一系列“作为”和“行径”。行为这个词,比活动更侧重于动作本身的是非属性和法律定义。所以,你会听到“商业行为”、“欺诈行为”,而不是“商业活动”、“欺诈活动”。后者听起来,好像还是个挺热闹的事儿。
还有,当“activities”指向一个人的日常、爱好或者消遣时,翻译就更得小心翼翼了。
“Gardening is one of my favorite weekend activities.”
“园艺是我最喜欢的周末活动之一。”—— 这句话,像不像机器翻译的?或者说,像一个正在竞选班干部的 小学生写的发言稿。太书面语了,太生分了。
一个活生生的人会怎么说?
“我周末就喜欢搞搞园艺。”
“我周末的一大消遣就是弄弄花草。”
“周末没事儿,我就爱在院子里折腾。”
看到了吗?搞搞、消遣、折腾……这些词一下子就把画面感拉满了。你能看到一个穿着便服、戴着草帽的人,在阳光下松土、浇水的样子。这才是语言的力量。它不是在做词语的等价交换,它是在传递一种生活状态和情绪。消遣这个词,多么美妙,它包含了“消除时间、排遣寂寞”的意境,比冷冰冰的“活动”丰富太多了。
所以,activities这个词的翻译,本质上是一个“拆解”和“重组”的过程。你得先把它在英文语境里的含义给拆开了,看看它到底指的是什么。
它指的是一个有组织的事件吗?那好,用活动。
它指的是一个人日常的所作所为吗?那不如用干了点啥、做了什么事。
它指的是商业或业务上的往来吗?那可能业务、经营、事务会更合适。比如 “business activities” 很多时候翻译成商业往来或经营业务就比“商业活动”要精确。
它指的是一种持续性的行为或行径,尤其带有某种属性(比如非法的、道德的)?那行为这个词可能正在向你招手。
它指的是个人的兴趣爱好和休闲方式吗?那爱好、消遣、乐子,甚至更口语化的搞头,都比“活动”强一百倍。
说白了,翻译“activities”的难点,在于中文和英文在描述“人做事情”这件事上的逻辑不太一样。英文用一个高度概括的、万能的“activities”来覆盖所有,具体是什么,全靠语境补充。而中文则倾向于用更具体的动词或名词,在词语本身上就做出区分。我们有活动、行动、行为、事务、业务、消遣、玩意儿……我们有一整套工具箱,而不是一把瑞士军刀。
作为译者,或者仅仅是作为一个想把中英文都用好的学习者,我们的任务不是找到那把最完美的瑞士军刀,而是学会在恰当的时候,从工具箱里拿出最顺手的那一把螺丝刀或者扳手。
下一次,当你再看到“activities”这个词时,别再急着把它和活动划等号了。请你停一下,在脑海里放一部小电影:
画面里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是在一个正式的场合,还是在自己家的后院?他们是一群人,还是一个人?他们做这件事,是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还是仅仅为了打发无聊的下午?
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清楚了,那个最贴切、最传神、最“信达雅”的中文词,自然就会浮现在你的眼前。这,才是翻译真正的乐趣所在——它不是查字典,而是深入到语言背后的生活肌理中去,用一种语言的血肉,去重塑另一种语言的灵魂。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5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