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大一去当兵值得吗 大一当兵好还是毕业当兵好

每年招生季一过,BBS上、新生群里,总有那么些个迷茫的小伙子,或者说,热血上头的愣头青,在问这个问题。我跟你说,这根本不是一道简单的选择题,它更像是一场赌博,赌的是你人生最宝贵的两年青春。值得吗?那得看你的个人规划,你到底想要什么。想不明白?行,我给你掰扯掰扯。

本科大一去当兵值得吗 大一当兵好还是毕业当兵好

本科大一去当兵值不值得

首先,咱们聊点实在的,就是个人成长。你别听那些宣传片里说的天花乱坠,什么“淬炼成钢”,什么“热血军魂”。我告诉你,刚进去,你感受到的最大“成长”,可能就是学会怎么把一床被子在三分钟内叠成一块“豆腐块”,棱角分明到能划破手。还有,就是无休止的队列训练,正步、齐步,走到你怀疑人生,让你彻底明白什么叫“绝对服从”。

但你还别说,这种看似枯燥甚至有点反人性的训练,真就特别“磨人”。它能把一个天天熬夜打游戏、上课全靠缘分的散漫大学生,硬生生掰成一个早上六点闻号起床、时间颗粒度精确到秒的“机器”。这种抗压韧性自律,说真的,比你在大学里听一百场讲座都有用。等你退伍回来,再看你那些还在为早八起不来床而哀嚎的同学,你会有一种“过来人”的蜜汁优越感。这玩意儿,是刻在骨子里的,一辈子都丢不掉。

再说说最现实的,经济与学业保障。这一点,国家给的政策是实打实的香。

  • 学费减免:每年最高两万,本科四年下来就是八万块。这钱,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可不是小数目。等于说,你不仅没花家里的钱上大学,还给家里省了一大笔。
  • 津贴和奖励金:义务兵每个月千把块津贴,不多,但绝对够你抽烟、买零食、给家里打电话了。关键是地方政府给的入伍奖励金,有些地方,特别是大城市,本科生一次性就能给好几万,甚至十几万。这笔钱,是你人生的第一桶金,怎么花,全看你自己。
  • 升学“外挂”:这才是重头戏!考研加分,特别是那个“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简直就是bug级别的存在。你知道普通考研有多卷吗?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这个专项计划,分数线低得能让你笑出声。我身边就有哥们,本来学习成绩平平,就靠着这个计划,轻松上岸了一所他以前想都不敢想的985。还有,专科生退役回来,可以直接免试读本科,这简直是改变命运的跳板。

当然,好处说了一堆,风险也得聊。最大的成本,就是时间。整整两年,730天。你的同班同学,可能已经拿了国奖,当了学生会主席,甚至跟着导师进了实验室,在专业领域里初窥门径了。而你呢?你在练战术,在站岗,在擦拭那支比你生命还重要的枪。等你回来,你会发现自己跟他们好像有了“时差”,专业课可能忘得一干二净,曾经的好朋友也有了新的圈子。这种脱节感,需要很强的心理素质去克服。

所以,这事儿到底值不值?我给你画个表格,你自己琢磨。

维度“血赚”的一面 (PROS)“血亏”的一面 (CONS)
个人层面强行戒掉懒散,养成钢铁般的意志和纪律感;身体素质脱胎换骨,从“脆皮大学生”变成“筋肉人”。失去两年最自由的大学时光,个人兴趣爱好可能被完全压抑;回来后需要重新适应校园生活,有强烈的脱节感
经济层面学费全免,还有津贴和高额奖励金,经济上完全独立,甚至能反哺家庭。没啥明显亏的,纯粹是赚钱。
学业层面考研有“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这个大杀器,分数线低到离谱;可以申请转专业,给自己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专业知识荒废两年,回来后要花大力气补课,否则可能跟不上;与同学产生2年的毕业时间差
职业层面部队里有机会提干、考军校,实现阶层跨越;退役后考公、考事业编有专项岗位,进国企央企有优先权,服役经历是“金字招牌”。如果你想去互联网、金融等更新迭代极快的行业,这两年的“空白期”可能是致命的,人家都在实习刷简历,你在站岗。

总而言之,如果你觉得大学生活没劲,想找个地方“修理”一下自己,或者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想减轻点负担,再或者你对体制内的工作有种执念,那大一去当兵,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但如果你是个学霸,目标明确,就想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一条道走到黑,梦想着去华尔街或者硅谷,那这两年时间,你真的要好好掂量一下了。

大一当兵好还是毕业当兵好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更具体,也更考验你的“人生智慧”。这就像打游戏,你是选择前期出门就带神装,还是后期憋个大招?两种玩法,通向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结局。

大一当兵:高风险,高回报的“突袭流”

选择大一就去,我管这叫“突袭流”打法。为什么?因为你赌性最大,收益也可能最高

最大的诱惑,就是军考。那时候你刚从高中炼狱里爬出来,脑子里那些数理化公式、英语单词还没忘干净,身体也是巅峰状态。这时候去参加部队的军官学校考试,成功率是最高的。这扇门一旦推开,你的人生剧本就彻底改写了——四年军校读完,出来就是军官,授衔,拿工资,是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阶层跃升?这是你毕业后再去当兵,几乎不可能有的机会。

其次,容错率高。大一,专业课还没怎么上,你对自己的专业可能还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喜欢。好,去部队待两年,回来之后,很多学校允许你申请转专业。这等于给了你一次“重生”的机会,去选择一个你真正热爱的方向。同时,“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这个考研大杀器,你也可以从容准备。因为你回来才大二,有足足三年的时间去规划这件事。

但,“突袭流”的风险也摆在那。最难受的就是回来之后的融入问题。你20岁,跟一群18岁的学弟学妹一起上课,他们聊的动漫、玩的游戏,你可能完全插不上嘴。你满脑子都是部队的条条框框,他们却在享受无拘无束的青春。这种感觉,挺孤独的。你得把自己当成一个“老怪物”,重新开始。

毕业当兵:稳扎稳打的“后期流”

那毕业再去呢?我管这叫“后期流”,突出一个“稳”字。

这时候去,你的身份不一样了。你手握本科学位,在部队里,你的起点就比高中生士兵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提干转士官。如果你在部队表现优异,军事素质过硬,本科毕业生提干的机会要大得多。就算提干不成,转士官,你的工资待遇也是按照本科毕业生的标准来的,比在校生入伍的要高出一截。

更关键的是就业。退役之后,你身上贴着两个闪亮的标签:“应届毕业生”+“退役军人”。你知道这个双重身份在求职市场上有多吃香吗?尤其是在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和进国企的时候。很多单位的招聘简章里,会明确写着“退役军人优先”,甚至有专门面向你们的专项岗位。这个“双重Buff”叠加,能让你在千军万马的求职大军中,直接开辟出一条VIP通道。你拿着退役金,享受着就业优待,平稳过渡到社会,这不香吗?

当然,“后期流”的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你的身体可能已经不是巅峰状态了。大学四年的“腐蚀”,让你再去跟那些十八九岁的小年轻拼体能,可能会有点力不从心。其次,你的机会成本更高。你放弃的是一份可能已经到手的工作,或者考研深造的机会。一旦在部队发展不顺,退役回来,你可能就要面临和更年轻的学弟学妹们一起竞争的局面。

所以,怎么选?

  • 如果你有军官梦,想搏一个彻底翻身的机会,或者对现在的专业极不满意,想重来一次,那就选大一。 趁着年轻,趁着知识还没忘,去赌一把大的。
  • 如果你对部队本身没那么大执念,更多是想把这段经历当成一份履历,为未来的求职(特别是体制内)增加一个重磅砝码,那就选毕业。 稳稳当当,把政策红利吃干抹净。

说到底,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你得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关掉手机,别看那些热血沸腾的征兵视频,也别听旁人瞎起哄。好好问问自己:**我到底是谁?我到底想去哪?**想明白了,再做决定。这,才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371.html

Like (0)
jinlianjinli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