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纠结中外合作办学算不算海本了,答案是不算。但它的学历国家承认,找工作、申研都管用。这事儿主要分三种玩法:独立的大学、大学里的国际学院,还有具体的“2+2”项目。它们花的钱和读书体验完全不同,得看清楚。

中外合作办学算海本吗
不算。
这事儿得分清楚。海本,是你人真的出去了。你在国外大学的教室里上课,在他们的图书馆里通宵。你得自己租房,自己去超市买菜,自己研究垃圾分类。你身边是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小组作业的队友可能是德国人、韩国人。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
但是,中外合作办学不一样。它的主场在中国。你是在国内的校园里上课,食堂里还是熟悉的阿姨打饭。你的同学基本都是中国人,大家课后还是用中文聊天、吐槽。虽然教材是国外的,老师有很多是外教,教学模式也学国外的,但你脚下的土地、身边的环境,都是中国的。
所以,这两者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一个简单的比喻。海本就像你买了一辆德国原装进口的宝马。而中外合作办学,更像是华晨宝马。它用了宝马的技术、标准和品牌,但在沈阳的工厂生产。你说华晨宝马是进口车吗?肯定不是。
我们再把区别说细一点。
第一,学籍管理不一样。海本学生的学籍,从头到尾都由国外那所大学管。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学籍主要是由国内这所大学管。就算有些项目会帮你也在国外合作大学注册,但你的根还是在国内这边。
第二,毕业证书不一样。海本毕业,你拿的就是那所国外大学的学位证书,就一张。中外合作办学情况复杂点。有些项目毕业了,你能拿两本证书,一本国内大学的,一本国外大学的。有些项目只发国外大学的证书。
不过,这里有个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能不能算“海归”?
这得看情况。如果你读的是那种“2+2”或者“3+1”的项目,后两年或者最后一年你真的出国读书了,而且在国外待的时间达到了国家的要求。那你毕业后,拿着国外大学发的学位证,去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做一个学历学位认证。只要认证通过,你就有了海归身份。有了这个身份,你就能享受留学生回国的一些好处,比如在一些城市落户有优待,买免税车等等。
所以你看,中外合作办学本身不是海本。但是,它提供了一条路,让你有机会获得海归身份。想不想走这条路,就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中外合作办学学历国家承认吗
承认。
这个你完全不用担心,只要你读的是正规的项目。什么叫正规的项目?就是能在国家教育部的名单上查到的。
这里教你一个最实在的办法,自己动手查。
第一步,你打开电脑,搜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这是官方网站,上面的信息最准。
第二步,网站首页就能看到一个很显眼的板块,叫“中外合作办学”。点进去。
第三步,你就能看到搜索框。把你关心或者正在考虑的学校、机构或者项目的名字输进去,点查询。
只要名单上能查到,那它的学历国家就百分之百承认。毕业以后,你去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进国企,都没问题,跟普通大学的毕业生是一样的。如果名单上查不到,那你就要小心了,别被骗了。
而且,这个学历不仅国内承认,在找工作的时候可能还有点优势。你想想,一个公司的招聘经理,看到你的简历上写着“宁波诺丁汉大学”或者“西交利物浦大学”,他心里会怎么想?他会默认你的英语水平不错,因为你是全英文环境里学出来的。他还会觉得你的思维可能更开阔一些,见过一些国际化的东西。这些都是找工作时的加分项。
再说说出国深造。如果你读完中外合作办学的本科,想去国外读研究生,这个学历也很好用。比如,你从西交利物浦大学毕业,想申请英国利物浦大学的研究生。人家招生办一看,是自己合作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你的学术背景和培养模式一清二楚,审核起来会顺利很多。这比一个国内普通大学的学生去申请,要占不少便宜。
现在中国已经和很多国家签了学历互认协议,比如英国、澳大利亚、法国、德国等等二十多个国家。这意味着,你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拿到的学位,在这些国家也是被承认的。
所以,别再听别人瞎说这个学历“不正规”、“不被认可”。只要是教育部名单上的,它就是个硬通货。你真正要考虑的,不是国家承不承认,而是它的学费,你家承不承受得起。
中外合作办学的办学模式
这事儿得分成三种情况来看。它们的差别很大,花的钱不一样,读书的体验也不一样,最后拿到的东西也有区别。
第一种,是独立的大学,我管它叫“顶配版”。
这种学校,是中外双方合伙开的一所全新的、独立的大学。它有自己的校园,自己招生,自己管理。比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就属于这一类。
在这些学校里读书,体验最接近出国。除了同学大多是中国人,整个环境几乎是把国外大学搬到了中国。上课是全英文,写作业是全英文,给教授发邮件也是全英文。课程设置、评分标准、学术要求,都跟着国外合作大学走。这里的学费最贵,一年十几万甚至二十万都很正常。毕业的时候,你通常能拿到中方大学和外方合作大学两边的学位证书。这种模式适合家庭经济条件好,想在国内就体验纯正国际化教育的学生。
第二种,是设在大学里的二级学院,我叫它“高配版”。
这种不是一所独立的大学,而是国内一所大学(通常是985或211)和国外一所好大学合作,在大学内部设立的一个学院。比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北京邮电大学玛丽女王学院。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你可以享受双重资源。你既是北航、北邮这样的名校学生,可以去用大学的图书馆、体育馆,参加大学的社团活动,感受国内名校的氛围。同时,你在这个特殊的学院里,又接受着国际化的教育。这种“校中校”的模式,让你既能接地气,又能国际化。学费比第一种便宜一些,但比普通专业贵不少。毕业时,你也能拿到国内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国外大学的学位证。这对于那些想拥有国内名校背景,又想获得国际教育资源的学生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第三种,是合作办学项目,我叫它“灵活版”。
这种更常见,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学院,而是在某个学院下面的特定专业。最典型的就是“2+2”、“3+1”这种模式。
它的运作方式是这样的。
第一步,你通过高考,考进这个项目。
第二步,你在国内的大学读两年或者三年。这段时间,你除了学专业课,还要拼命学英语,因为这是你之后能否出去的关键。
第三步,如果你的专业课成绩和雅思、托福成绩都达到了国外合作大学的要求,你就可以申请去国外接着读剩下的一两年。
第四步,你在国外完成学业,顺利毕业。
最后,你也能拿到国内大学的毕业证、学位证,和国外大学的学位证。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灵活,而且是进入国外名校的一个很好的跳板。可能你的高考分数直接申请国外的大学不够,但通过这个项目,你有机会“曲线救国”。而且,前几年在国内读,学费按国内标准收,能省不少钱。它也给了你一个缓冲期,万一你后来不想出国了,或者成绩没达标,大部分项目也允许你留在国内读完,最后拿一个国内大学的文凭,有个保底。
总的来说,这三种模式没有绝对的好坏。
- 家里不差钱,想一步到位,选第一种。
- 想兼顾国内名校背景和国际化教育,追求性价比,选第二种。
- 目标是出国,但想更稳妥、更省钱,选第三种。
你得看你自己的情况,看你的高考分数,看你家里的预算,也看你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大学生活,然后再做决定。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8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