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子是一样的。但是,除了卷子,其他地方都不一样。一个是集体行动,另一个是单打独行。感觉完全是两码事。应届生是跟着大部队走,老师在前面带路。复读生是你自己一个人,得自己找路,自己看地图。所以这事得分开说。先说报名和政策这种硬规定,再聊聊心理上的区别。

复读生和应届生报名流程与政策差异
报名这件事,就能让你立刻感觉出不同。
对应届生来说,报名基本不用自己操心。
整个过程是学校安排好的。老师会在班上通知:“同学们,下周开始高考报名了,大家把身份证复印件准备好。”然后,学校会统一组织拍报名的照片,统一收材料,统一帮你把信息录入系统。你基本上就是个执行者,跟着指令走就行了。先填这张表,再签那个字。旁边同学怎么做,你就跟着怎么做。整个过程是在一个你熟悉的环境里,和一群熟悉的人一起完成的。这是一种集体活动,没什么孤独感。
但是复读生不一样。你得自己搞定一切。
这个过程,我给你拆开说,一步一步看。
第一步,你要自己去找到报名的地方。这个地方叫“招生办公室”,一般在你们区或者县的教育局里。你不再属于任何一个学校了,所以你得按社会考生的身份去报名。你得自己上网查这个办公室的具体地址,办公时间是几点到几点。没人会发通知给你。
第二步,你要自己记住报名的时间。高考报名每年就那么几天。应届生有老师天天在班里提醒,“还有三天截止了啊,没交材料的抓紧!”你呢?你得自己把这个日期记在日历上,设好闹钟。一旦错过了,这一年就白费了,没人能为你的疏忽负责。
第三步,你要自己准备所有的材料。应届生可能只需要一张身份证。但你需要准备一堆东西:你的高中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你的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你的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有些地方可能还需要你填一份《社会考生报名登记表》。这些东西都得你自己跑腿去准备,去复印。少一样,就得再跑一趟。
第四步,就是亲自去现场报名。你一个人去那个陌生的办公大楼,排队。你周围的人,有跟你一样的复读生,也有其他类型的社会考生。你把一堆材料递给窗口里一个不认识的工作人员。他会一张一张地审核,问你问题。这个过程很正式,也很冷冰冰。不像在学校,班主任可能会笑着帮你检查。在这里,你只是一个流程中的号码。
这个流程走下来,你就能清晰地感觉到,你已经不是那个有学校保护的学生了。你现在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为自己的事情负责。
而且,除了报名流程麻烦,更关键的是录取政策的限制。
嘴上说的是公平竞争,但很多好机会,复读生是碰不到的。
最明显的就是军校、警校和国防生。这些学校的招生简章里,会有一行小字,写得清清楚楚:“招生对象为参加当年全国统一高考的应-届-高-中-毕-业-生”。就这一个“应届”的条件,直接就把你的路堵死了。你分数再高,体检再合格,都没用。人家的大门就是对你关着的。
比如你想报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这是顶尖的军事院校。你高考考了680分,超过分数线一大截。但是,你提交申请的时候,系统第一步就会验证你的考生类型。你是复读生,对不起,申请直接就被拒绝了。连进入下一步审核的机会都没有。
还有一些顶尖大学的特殊招生项目,也偏爱应届生。
比如这几年很火的“强基计划”,是国家为了培养基础学科人才搞的。能进这个计划的,基本都是学霸。但是,很多学校的强基计划也明确规定,只招应届生。就像参考文章里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什么?学校可能觉得应届生像一张白纸,潜力更大,或者说可塑性更强。他们想要的是最新鲜的大脑。
这对复读生来说,感觉很不好。就像你去参加比赛,发现有几条最好的跑道,你根本没资格站上去。你只能在剩下的跑道里选。你的选择范围,从一开始就比别人小。
复读生和应届生心理状态
说完了外面这些规定,再来说说自己心里的感受。这才是复读生最难熬的地方。
应届生考试,是什么感觉?
是紧张,是害怕,但更多的是一种“豁出去”的冲劲。整个高三,你都和同学们在一起。大家一起刷题,一起熬夜,一起在走廊里背书。考砸了,可以和同桌一起骂几句,然后互相打气。老师会开班会动员,家长会做好吃的。整个环境都在推着你往前走。你不是一个人。高考对你来说,是一场未知的战斗,但你有一群战友。
但是复读生,你面对的是一场孤独的战争。
你的压力来源,和应届生完全不同,而且要大得多。
首先,是**“必须进步”的压力**。
你复读,就意味着你对去年的成绩不满意。你身边所有的人——你的父母,你的亲戚,甚至你自己,都有一个默认的期待:你多花了一年时间,你就必须考得更好。这个“必须”,像一个紧箍咒。
举个例子。你去年高考考了550分。今年第一次模拟考,你考了570分。在应届生看来,570是个不错的分数。但在你这里,你心里会立刻开始计算:只提高了20分?这一年都过去一半了,才进步这么点?那高考能提高多少?万一还不如去年怎么办?这种念头会不停地冒出来,让你焦虑。
每一次考试,对你来说都不是简单的测验,而是一次审判。审判你这一年的努力到底有没有用。
然后,是和周围环境的脱节感。
你以前的同学,现在都上大学了。
这个感觉最折磨人。你晚上学累了,想刷刷手机放松一下。你打开朋友圈,看到的是什么?
是你以前的同桌,发了他们大学迎新晚会的照片,一群人在舞台上笑得很开心。
是你以前的后桌,发了他们社团纳新的照片,你看到各种各样的吉他社、街舞社、动漫社。
是你最好的朋友,发了他和新室友一起去旅游的照片,定位在另一个城市。
而你呢?你放下手机,看到的还是桌上那本五年高考三年模拟。那一瞬间,你会感觉自己被整个世界抛弃了。别人的人生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而你还在上一页里挣扎。这种时间的错位感,会让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
在复读班里,你也很难找到归属感。
复读班里的同学,关系很微妙。大家都是因为高考失利才聚到一起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道坎。所以,班级气氛通常很沉闷。大家很少交流,每个人都埋头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不是一个班集体,更像是一个临时的自习室。你身边坐着的人,名义上是同学,实际上是竞争对手。你很难找到那种可以一起哭一起笑的朋友。
最后,是无处不在的自我怀疑。
“我选择复读,到底对不对?”
这个问题,会在你复读的整整一年里,反复出现。
当你遇到一道怎么也解不出的数学题时,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变笨了。
当你一次模拟考没考好,排名下降时,你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在浪费时间。
当你看到父母为了你变得小心翼翼,连话都不敢大声说时,你会怀疑自己的决定是不是太自私了。
这种自我怀疑,会慢慢消耗你的自信。应届生虽然也紧张,但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往前冲。而你,心里总有一个声音在问:“如果再失败一次,该怎么办?”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和恐惧,才是最可怕的。
所以,复读这一年,你真正要对抗的,不是那些知识点。知识点你去年已经学过一遍了。你真正要对抗的,是你自己的心态。
你要学会怎么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学习。
你要学会在看到别人精彩的大学生活时,能静下心来继续做题。
你要学会在考砸了之后,不被负面情绪打倒,能自己给自己打气。
这一年,如果你能扛过来,你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更高的分数。你收获的是一种强大的心理素质。你知道了怎么面对压力,怎么处理孤独,怎么在怀疑中坚持下去。这个东西,比任何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都更宝贵。它能让你在以后的人生里,走得更稳。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8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