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条路完全不同。不是一条路的两种走法,是两个方向。
区别主要在两个地方。一个是考试内容。另一个是录取分数。
文化生很简单。目标就是高考。考语数外,文综或者理综。分数够了,就上大学。逻辑很直接。
艺术生要考两次。第一次叫专业考试,也叫艺考。第二次才是文化课考试,就是高考。

艺术本科和文化本科有什么区别
先说专业考试。这个考试在高三上半年。大概是12月到次年2月。它不考语数外。它考你的专业能力。比如你学美术,就考素描、色彩、速写。你学音乐,就考唱歌、乐器。你学舞蹈,就考基本功、跳一段舞。这个考试决定你有没有资格被艺术院校录取。
考完专业试,你才能回学校。这时候离高考只剩三个月左右。你得用这三个月,学完文化生将近一年的复习内容。这个压力很大。
然后是录取分数。文化生就是看高考分。比如一个大学录取线是600分,你考了601,就能上。你考了599,就不行。
艺术生的录取复杂得多。首先,你的专业分要过线。然后,你的文化分也要过一个线。这个线叫艺术生文化控制线,比普通本科线低不少。两个都过线了,才有资格参与录取。
具体怎么录,每个学校不一样。有的学校是“专业过线,文化排名”。就是专业分达标的人里,按文化分从高到低录取。有的学校是算综合分。比如你的专业分乘以一个比例,文化分乘以一个比例,加起来算总分。
我用一个表格给你看清楚点。
| 对比项 | 艺术本科生 | 文化本科生 |
| 考试流程 | 1. 专业省联考或校考 (高三上学期) <br> 2. 全国高考 (6月) | 1. 全国高考 (6月) |
| 时间安排 | 高二开始专业集训,占用大量文化课时间。高三上半年全国各地跑着考试。最后3-4个月冲刺文化课。 | 完整的高中三年都在学文化课。复习时间很充分。 |
| 考核重点 | 专业技能和文化成绩,两样都不能差。 | 文化成绩是唯一的标准。 |
| 金钱花费 | 很高。专业集训费一次几万块。画材、乐器、服装都是持续投入。去外地考试的交通住宿费也是一笔大钱。 | 主要是学费和一些补课费。 |
| 录取方式 | 双过线后,按综合分或文化分排名。不确定性高。 | 过省控线后,按文化分排名。简单明了。 |
| 心理压力 | 双重压力。专业考不好,一年白费。文化过不了线,也白费。还要面对别人“成绩不好才学艺术”的偏见。 | 单一的高考压力。竞争激烈,一分之差可能就改变命运。 |
所以,艺术生不是文化课的“逃生通道”。它只是另一条路。这条路有它自己的坑,自己的难处。你需要付出的东西,一点也不比文化生少。
艺术本科好还是文化本科好
没有哪个更好。只有哪个更适合你。你得先问自己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如果你是真心喜欢。你看到好看的风景就想画下来。你听到音乐就想跟着唱。你愿意花一天时间去排练一个动作。那你适合走艺术这条路。因为热爱可以支撑你走过那些很苦的日子。
但是,如果你只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你数学不及格。你觉得背历史很烦。你想找个捷径上大学。那我劝你别来。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我一个发小,物理化学一窍不通。高二的时候,他爸妈让他去学播音主持。觉得这个看起来简单,背背稿子就行。而且文化分要求低。
结果呢?他根本没兴趣。别人在练声,他在玩手机。普通话也说不好,口音很重。最后专业课考得一塌糊涂。因为专业集训,文化课也落下了。最后高考成绩出来,连艺术类的本科线都没过。只能去读一个专科。这就是把艺术当捷径的后果。
而且,你以为学了艺术,文化课就不重要了吗?这个想法是错的。文化课成绩,决定了你能去多好的艺术院校。
举个例子。中央美术学院,是中国最好的美术学院。它的专业考试很难。每年都有很多专业拿高分的人。但最后能被录取的,文化分都接近一本线。你专业再好,文化分不够,一样去不了。
你的文化修养,也决定了你艺术之路能走多远。
比如你是学设计的。你不懂历史,不懂传统文化,你就做不出有深度的中国风设计。你的作品只会停留在表面。
比如你是学编导的。你文学素养不够,没读过几本书,你怎么写出好剧本?你的故事肯定是空洞的。
所以,别再问哪个好。先看清自己。你擅长什么?你热爱什么?路是自己走的,选错了,每一步都很难受。如果你对文化课不反感,成绩也不错,那就踏踏实实走文化生的路。这条路更稳当,选择也更多。如果你真的对艺术有热情,愿意为它付出,那艺术这条路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风景。
艺术生提高成绩的方法
好了,如果你决定走艺术这条路。现在专业考完了,只剩最后几个月。怎么把文化课成绩提上去?
记住一个原则:**我们不求高分,只求有效拿分。**时间不够,所以要聪明地学。把精力用在最容易得分的地方。
一、语文的复习:拆开来,一个一个解决
语文内容多,但考点是固定的。
第一步,拿基础分。
语文卷子里,有些分数是白送的。比如古诗词默写。考的就是课本里要求背诵的那些。一共也就几十首。你每天早上花20分钟背两首。用手机录下来,吃饭、走路的时候听。一个星期就能过一遍。这十几分必须拿到。还有选择题里的字音、字形、成语、病句。这些也是有范围的。买一本五年高考真题。把里面的选择题全做一遍。做错的,就抄下来。考前反复看。
第二步,攻克文言文。
文言文看不懂很正常。但你不用全看懂。你只需要看懂题目问的那一句。高考文言文,翻来覆去考的实词、虚词就那几十个。你把近五年真题里的文言文打印出来。旁边放着译文。一个字一个字对着看。比如“之”这个字,有时候是“的”,有时候是“他”,有时候是动词“去”。你多看几篇,就有感觉了。把这些高频词总结在一个本子上。考试时遇到不认识的句子,就靠这些词去猜。
第三步,作文要套路。
最后几个月,想提高文学素养不现实。但提高作文档次是可以的。
你需要准备三个东西:
- 万能例子。 准备三到五个人物故事。比如苏轼、屈原、爱因斯坦。不管什么主题的作文,比如“坚持”、“挫折”、“创新”,你都能把这些例子用进去。
- 亮眼开头和结尾。 开头用排比句,或者引用一句名言。结尾把主题升华一下。这样能给老师一个好印象。
- 工整的字迹。 这点很重要。老师一天要看几百份卷子。字写得乱七八糟的,内容再好他也没耐心看。所以,就算写得慢一点,也要把字写清楚。
二、数学的复习:抓基础,放弃难题
数学是大部分艺术生的痛。但也是提分最快的科目。你可能现在只能考30分。但用对方法,考到80分不难。
第一步,端正心态。
你的目标不是120分,是80分。所以,试卷最后那道压轴大题,你可以直接放弃。那道题是给学霸准备的。你看都不要看,省下时间检查前面的。
第二步,回到课本。
把你高一的数学课本找出来。从第一章“集合”开始看。看定义,看公式。旁边有例题,就跟着算一遍。确保你懂了。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这几块是高考重点,也是基础。把这几章的公式,全部抄在一个本子上。每天读一遍。
第三-步,只刷基础题。
找来高考真题卷。你只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解答题,你只做第一问。因为第一问通常是最简单的,就是套公式。比如立体几何大题,第一问总是让你证明线面平行或者垂直。这些证明方法都是有固定套路的。你把套路背下来就行。
第四步,建一个错题本。
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准备一个本子。把所有做错的题,原封不动地抄上去。然后在旁边用红笔写三行字:
- 这道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比如:等比数列求和公式)
- 我为什么做错了?(比如:公式背错了,或者计算失误)
- 正确的解法是什么?(把正确步骤写一遍)
你每周日,什么新题都别做。就把这个错题本从头到尾看一遍。这比你再做一百道新题都有用。
三、英语的复旧:背模板,抓重点
英语和语文类似,也是一门靠积累的学科。但短期内也有方法。
第一步,背单词。
现在背词汇书肯定来不及了。你去买一本高考高频词汇。这种小册子通常只有2000个词。这些词在卷子里出现的概率最高。你每天给自己定个任务,比如50个。用手机APP背,设置成闯关模式。这样不枯燥。利用所有碎片时间。等公交、上厕所,都能背几个。
第二步,作文靠模板。
英语作文比语文作文更容易套路。你只需要背一个“万能框架”。
比如三段式:
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观点。(I believe that… / As the proverb says…)
第二段:分两三点论述。用上高级连接词。(Firstly… Secondly… Moreover… However…)
第三段:总结观点,提出建议。(In conclusion… / Therefore, we should…)
再准备几个高级句型。比如“It is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hat…” (众所周知…),或者一个定语从句。考试的时候,不管什么题目,都把这个框架拿出来,然后往里面填内容就行了。你的作文分数不会低。
第三步,阅读理解先看题。
做阅读理解,不要先读文章。先去看后面的问题。带着问题,去文章里找答案。通常题目的顺序和文章段落的顺序是一致的。这样做,能帮你省下一半的时间。
最后几个月,拼的不是智商,是方法和心态。你只要按照这个思路,把该拿的分都拿到。文化课过线,甚至考个不错的分数,完全是可能的。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100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