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l with”怎么翻译?一句话:看情况。
如果你指望有一个万能公式,一个词能包打天下,那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别想了。这玩意儿,恰恰是检验一个人英语水平和中文语感到不到位的试金石。很多人,包括不少专业翻译,一看到 deal with,脑子里就自动弹出“处理”两个字,然后就心满意足地敲了上去。这不能说错,但多数时候,这种翻译就像一杯白开水,无味,甚至乏力,有时候简直是灾难。
我见过最经典的灾难现场,是一封情感挽回信的翻译。原文是“I don’t know how to deal with the fact that you’re gone.” 被翻译成了“我不知道如何处理你已经离开的事实。” 你读读,这是人话吗?“处理事实”?听起来像个没感情的机器人,拿着手术刀准备解剖一段已经冰冷的感情。那股子绝望、迷茫、不知所措的劲儿,全没了。这里,明明用“面对”或者“接受”要好上一万倍:“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你已经离开的这个事实。” 甚至更崩溃一点,“你走了,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这才有心碎的感觉。
所以,别再迷信那个看起来最“标准”的处理了。处理这个词,带着一股浓浓的公文味、程序感。它适合用在那些有流程、有步骤、可以被当成一个“物件”或“事件”来操作的语境里。比如:
- “Please deal with this customer complaint.”
- “请处理一下这个客户投诉。”——完美。投诉是个案子,有流程,要解决,用处理,精准、干练。
- “The machine can deal with large amounts of data.”
- “这台机器可以处理大量数据。”——也对。数据就是被操作的对象。
但一旦脱离了这种“公事公办”的语境,处理的局限性就暴露无遗。
我们得像个侦探一样,去嗅探 deal with 背后真正藏着的情绪和动作。
当它指向一个“问题”或“困难”,目标是彻底摆平的时候,我们用“解决”。
想象一下你的老板黑着脸走过来说:“We need to deal with the production delay.” 他要的不是你走个流程“处理”一下,他是要你把这个延迟问题给干掉,让生产恢复正常。这时候,翻译成“我们得解决生产延误的问题”,目标感就出来了,那种紧迫感也到位了。用“处理”,就显得太轻描淡写,好像只是填个表、发个邮件那么简单。
当它指向一个“对手”或“麻烦精”,带点对抗性的时候,我们用“对付”。
这个词可太有画面感了。比如,“I have to deal with my annoying neighbor again.” 你脑子里浮现的绝对不是心平气和地“处理”邻居,而是绞尽脑汁地想办法让他别再半夜三更开派对了。这时候,“我又得去对付我那个烦人的邻居了”,那种不耐烦、那种“看我怎么治你”的小心思,一下子就活了。或者在工作中,“How do you deal with such a difficult client?” “那么难缠的客户,你是怎么对付的?” 这里面有智取、有周旋,比冷冰冰的“处理”生动多了。
当它指向一种“不得不面对的局面”,强调的是“如何反应和管理”时,我们用“应对”。
应对这个词,有一种临场感和策略感。它不是要彻底消灭问题,而是要在当前状况下,做出最合适的反应。比如,“Our company needs a plan to deal with a potential PR crisis.” “我们公司需要一个计划来应对潜在的公关危机。” 危机还没完全爆发,但我们要有预案,要去“接招”。应对就很好地传达了这种防备和驾驭的感觉。再比如,“He is good at dealing with stressful situations.” “他很擅长应对压力环境。”
当它仅仅是表示“与人交往、打交道”时,那最贴切的就是“打交道”。
这个词充满了生活气息。 “In my job, I have to deal with all sorts of people.” “我这工作,就得和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 这话说出来,就是一个混迹社会多年的老江湖。你要是翻译成“我得处理各种各样的人”,听起来就像你是个人力资源部的官僚,或者更糟,像个黑社会老大。
当然,还有更口语化的,更接地气的表达。
比如,那个万能的“搞定”。 “Don’t worry, I’ll deal with it.” 这句话在不同场景下,可以是你哥们儿拍着胸脯说“放心,我来搞定!”,那种大包大揽的豪气扑面而来。比“我会处理的”有温度多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那种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 deal with。这在中文里也有一个绝妙的词与之对应——应付。 “I’m too tired to cook, let’s just deal with some noodles.” “太累了懒得做饭,随便弄点面条应付一下吧。” 或者,“He didn’t really listen, he was just dealing with the meeting.” “他根本没在听,就是在那里应付事儿。” 那种心不在焉、只求过关的神态,应付二字,绝了。
所以你看,deal with 这个看似简单的短语,背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语义场。它像一团橡皮泥,可以捏成任何形状。你把它翻译成什么,暴露了你对原始语境的理解有多深。是把它看成一个需要走流程的“处理”事件,一个需要被攻克的“解决”难题,一个需要去周旋的“对付”对象,一个需要去承受的“面对”之痛,还是一个需要去巧妙驾驭的“应对”局面?
语言的魅力就在这里。它不是死板的符号替换。好的翻译,是戴着镣铐的再创作。下一次,当你再看到 deal with,请别再条件反射地敲出“处理”。停一下,哪怕三秒钟,问问自己:这句话里的这个人,他到底想干嘛?他是什么心情?他面对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当你能回答这些问题时,那个最精准、最传神、最“信达雅”的中文词,自然会从你心底里冒出来。这,才是翻译真正的乐趣所在。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