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每次在一些翻译作品或者学生的作业里,看到“after”被铁板钉钉、一成不变地翻译成“在……之后”,我心里都咯噔一下。真的,就像看到有人用叉子吃小笼包,虽然也能吃,但那感觉,那神韵,全没了。
这个词,after,它太狡猾了。它像个变色龙,在不同的语境丛林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保护色。你以为你抓住了它,用“在……之后”这个网一捞,结果只是捞到了一缕空荡荡的、毫无生气的影子。
我们先来处理这个最常见的“误会”。“I’ll call you after dinner.”——“我将在晚饭之后给你打电话。” 这句话,语法上,没错,一个字都没错。但听起来像谁?像一个设定了定时任务的AI语音助手,或者一个刚刚学了中文三个月的外国友人,字正腔圆,却毫无生活气息。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会怎么说?
“我吃完饭了打给你。”
“吃完饭再说。”
“等我吃完饭就联系你。”
发现了吗?真正的灵魂,那个表示“after”的精髓,根本不是一个固定的介词短语,而是藏在动词后面的那个小小的“了”,或者那个充满弹性的“再”和“就”。
了,这个字简直是汉语里的时态魔法师。它轻轻一点,就标志着一个动作的完成。而一旦前一个动作完成了,后一个动作自然而然就登场了。这种行云流水的时序感,是汉语的底层逻辑。我们不说“在[动作A完成]之后,做[动作B]”,我们直接说“[动作A]完了,就[动作B]”。
想想这些场景:
“After you wash your hands, you can eat.” -> “洗完手了就能吃饭了。” 谁会说“在你洗完手之后,你可以吃饭”?你妈要是这么跟你说话,你可能得问问她是不是受什么刺激了。
“I went home after I finished work.” -> “我下班了就回家了。”
“Let’s talk after the movie ends.” -> “电影放完了再说吧。”
看到没?那个“after”的感觉,像水一样,无形地渗透在“了”、“就”、“才”、“再”这些虚词构建的逻辑关系里。它不是一个需要被翻译出来的实体,而是一种需要被感受到的“流”。
当然,你会说,那名词怎么办?总不能说“晚饭了就……”吧?
没错,这里就引出了after的第二张脸:作为一个简洁的后缀 后。
当after后面跟着的是一个表示时间点、事件或阶段的名词时,汉语里有一个极其优雅的对应——直接把“后”字当成一个词缀,贴在那个名词上。
- after dinner -> 饭后
- after school -> 放学后 or 课后
- after the war -> 战后
- after marriage -> 婚后
- after getting drunk -> 酒后
感受一下这种凝练。“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你要是翻译成“在晚饭之后走一百步……”,那股子民间智慧的烟火气,瞬间就变成了说明书式的呆板。婚后生活、战后重建、课后辅导……这些词本身就自带了强大的画面感和叙事背景,是“在……之后”这种松散结构完全无法比拟的。它体现了汉语喜欢用最少的字,承载最大信息量的特点。
好,如果你觉得到这里,你已经掌握了after,那不好意思,好戏才刚刚开始。因为after有时候,根本就和时间顺序没半毛钱关系。
“The police are after the thief.”
警察在小偷之后?什么意思?排队吗?
不,这里的after,是追逐,是追踪,是紧随其后。所以,地道的翻译是:“警察在追那个小偷。” 一个“追”字,动态、方向、目的,全出来了。你要是翻译成“警察在小偷的后面”,那画面感就从警匪片变成了俩人饭后散步。
再看一个:
“He is after a promotion.”
他在一个升职之后?这逻辑都不通了。
这里的after,是追求,是图谋,是想要得到。所以,这句话应该是:“他在谋求升职。” 或者更口语化一点:“他想升职。” 那个“after”,在这里已经完全脱离了时间的范畴,进入了欲望和动机的领域。
还没完。
“She was named after her grandmother.”
她被在她的祖母之后命名?我的天,这听起来像是某种奇怪的仪式。
这里的“named after”,意思是“取名自”,是为了纪念,是为了沿袭。所以,我们说:“她的名字是取自她的祖母。” 或者更自然地说:“她的名字是跟着她奶奶的名字起的。” 这里的核心是“来源”和“传承”,跟一先一后的时间顺序,关系不大。
最后,还有一个大魔王,一个让无数翻译初学者头疼的短语:“after all”。
“He decided to go, after all.”
他决定去,在所有事情之后?
完全不是。After all,在这里是一个逻辑连接词,表达的是“终究”、“毕竟”、“说到底”。它带着一种“不出所料”或者“退一步说”的语气。
“毕竟,他还是决定去了。”
“You should forgive him. After all, he is your brother.” -> “你应该原谅他,毕竟他可是你亲哥啊。”
看到吗?这个“after all”和时间一丁点关系都没有,它处理的是人情、事理和逻辑的转折。把它翻译成“在……之后”,简直是南辕北辙。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after”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答案是:没有唯一的答案。
它是一个需要你放弃“一一对应”这种翻译懒人思维的词。你不能再把它当成一个简单的单词,而要把它看作一个“功能触发器”。当你看到“after”时,你的大脑里应该立刻拉响警报,然后开始问自己一连串的问题:
- 这里的after,是在连接两个动作吗?如果是,那么用“了”、“就”、“再”这种流动的方式去表达。
- 这里的after,是连接一个事件名词吗?如果是,试试看能不能用一个简洁的“后”缀来解决,比如“饭后”、“会后”。
- 这里的after,是不是在表达一种物理上或目标上的追逐?如果是,请用“追”、“追求”、“谋求”。
- 这里的after,是不是在讲一个名字或者风格的来源?如果是,那就是“取自”、“源于”。
- 这里的after,是不是一个叫“after all”的固定搭配?如果是,那它表达的是“毕竟”和“终究”。
翻译,从来不是一个在两种语言之间建立数学等式的过程。它更像是一种“共情”,一种“角色扮演”。你需要钻进原文的语境里,去感受那个说话的人,他真正想表达的,到底是时间的先后,还是动作的承接,是目标的追逐,还是逻辑的让步。
下一次,当你再遇到“after”,请别再急着掏出“在……之后”这个万能膏药。停一下,想一想,感受一下。你会发现,语言的世界,远比你想象的要更加立体、鲜活和有趣。而你,也将从一个语言的搬运工,变成一个真正懂得在两种文化之间架设桥梁的沟通者。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