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en中文翻译

谈“been”这个词的中文翻译,简直就像是试图用一张网去捞一捧水。你问我“been”翻译成中文是什么?我得先反问你,你问的是哪个“been”?是“I have been to Beijing”里的那个,还是“I have been waiting for hours”里的那个?又或者是“Where have you been?”里那个让你抓狂的“been”?

这个词,它根本就没有一个能与之“锁死”的、一对一的中文翻译。它不是一个名词,不是一个具体的动词,它是一个语法功能的载体,一个时态的标记。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单词来寻找对应,从一开始就走错了路。这就像问中文里的“了”翻译成英文是什么一样,答案是:看情况。

我们大多数人,在学校里学到的第一个,也是最根深蒂固的翻译,就是 “过”

“I’ve been to the Great Wall.” -> “我去长城。”

这个翻译,在特定的语境下,是完全正确的。这里的“been”,或者说“have been”,表达的是一种人生经验。你这辈子,有没有做过某件事?你的履历表上,有没有添上这一笔?它强调的是“曾经有过这么一回事”,而且这件事对现在可能没什么直接影响,它只是你记忆收藏馆里的一件展品。我去,我看,我吃。这个“过”字,带着一种往事回甘的、轻描淡写的味道。你完成了一个人生成就,解锁了,然后把它存档了。仅此而已。

但问题是,一旦你把“been”和“过”划上等号,麻烦就来了。

你看看这句话:“He has been sick for three days.”

你要是翻译成“他病三天”,那意思就全变了。这听起来像是他以前有过一次病了三天的经历,现在已经好了。但原句的意思是,他从三天前开始生病,现在还病着。这个状态是持续的。

这时候,另一个我们熟悉的老朋友就该登场了:“了”

正确的翻译应该是:“他已经病三天。”

看到了吗?这里的“been”,它的灵魂,被两个“了”字给吸收了。第一个“了”跟在动词“病”后面,表示状态的发生和持续;第二个“了”在句末,是语气助词,强调这个情况到目前为止就是这样。这里的“have been + V-ing/adj.”结构,表达的根本不是“经验”,而是一个从过去某一点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的状态或动作

我等你三个小时了。(I have been waiting for you for three hours.)

我们认识很久。(We have been friends for a long time.)

在这个结构里,“been”的精髓在于“持续”。它像一根橡皮筋,一头拴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另一头就攥在现在说话人的手里,还绷着劲儿呢。而“过”呢?那根橡皮筋早就被剪断了,掉在了记忆的角落里。

所以你看,“过”是经验的存档,而“了”是状态的持续。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用一个去套另一个,必然会闹笑话。

还没完。

最让人头疼的,是那种“been”凭空消失的情况。

比如那句经典的:“Where have you been?”

你总不能翻译成“你在哪里‘过’?”或者“你在哪里‘了’?”吧,这简直是中文灾难。地道的说法是什么?是“你去哪儿了?”或者语气重一点,“你跑哪儿去了?”

你发现没有?“been”这个词,直接被干掉了。中文在这里根本不关心“是/存在”这个状态,而是直接用一个更具体的、更富画面感的动词——“去”或者“跑”——来取代它。中文的思维方式是:你人不见了,肯定是进行了一个“离开此处”的动作,所以我问你这个动作的目的地是哪里。我们不问你的“存在状态”,我们问你的“行为轨迹”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

“The window has been broken.”

教科书可能会教你翻译成“窗户被打破了”。这里的“been”,作为被动语态的一部分,和“broken”一起,被中文的“被”字结构所吸收。“被”字承担了“been”在这里的语法功能。但一个更生活化的表达可能是:“窗户碎了。”或者“谁把窗户弄碎了?”你看,“been”又一次消失了,中文用一个简单的结果状态“碎了”或者一个主动的问句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所以,我们到底该如何理解“been”?

我的看法是,不要再试图去“翻译”它了。你应该去“感受”它。

你要做的是,把整个英文句子嚼烂了,尝出它到底是什么味儿。是怀旧的经验味儿?那就用“过”。是黏糊糊的持续味儿?那就用“了”。是一种被动的、无可奈何的味儿?那就试试“被”字句。还是说,它其实只是一个语法工具,中文里有更直接、更生动的表达方式?那就大胆地把它扔掉,用一个鲜活的动词去替代。

说到底,这是两种语言底层逻辑的巨大差异。英语是一种非常注重“时态”(Tense)的语言,它像一个强迫症的记账员,每一笔动作都必须在时间轴上标得清清楚楚:是过去发生的?是现在正在发生的?还是过去发生但对现在有影响的?“been”就是它用来标记“完成”和“持续”状态的重要工具之一。

而中文,更像是一种注重“体”(Aspect)的语言。我们不那么纠结一个动作在时间轴上的精确坐标,我们更关心这个动作本身的样貌和状态。它是完成了(了),还是曾经体验过(过),还是正在进行中(着)?我们通过这些动态助词,像给一个黑白素描上色一样,让动作变得立体。

所以,当你再遇到“been”的时候,请不要再下意识地在脑子里搜索“过”或者“了”。

你要做的是,打碎重组

把英文句子想表达的核心信息——那个画面,那个情绪,那个状态——给提炼出来。然后,用你最地道的中文母语思维,重新把这个画面、情绪和状态给“画”出来。

这已经不是翻译了,这更像是“转述”,甚至是“再创作”

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它要求你彻底放弃寻找“对应词”的拐杖。但一旦你跨过了这道坎,你会发现一片新天地。你的译文会立刻摆脱那种挥之不去的“翻译腔”,变得有血有肉,生动自然。

所以,“been”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它什么也不是,但它又无处不在。它化身成了“过”,化身成了“了”,化身成了“被”,有时又干脆隐身不见,把舞台让给那些更有表现力的中文动词。它是一个真正的语言变色龙,一个考验你是否真正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试金石。

been中文翻译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617.html

Like (0)
lilylily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