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ught中文翻译

坦白讲,如果只用一个词回答,“brought”的中文翻译是什么,那答案就是 “带来”。这是它的核心意思,是“bring”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字典上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它。

但,事情要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这恰恰是语言最狡猾也最迷人的地方。一个看似简单的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开出完全不同的花。把所有的“brought”都无脑翻译成“带来”,那产出的文字,多半是那种让人一看就皱眉的“翻译腔”,僵硬,别扭,像一个穿着西装去耕地的绅士,哪哪儿都不对劲。

我们来玩个游戏,想象几个画面。

第一个画面:朋友来你家做客,手里提着一袋水果。他笑着说:“I brought you some apples.” 这时候,你脑子里浮现的翻译是什么?“我给你带来了一些苹果。” 没问题,非常完美,一百分。这里的“brought”就是一个纯粹的、物理上的位移动作。东西从A点,移动到了B点(你这里)。用“带来”,或者更口语化的“拿来”,都行。比如你妈在厨房喊:“把那瓶酱油给我拿来!” 英文就是 “Bring me the soy sauce!” 这里的“bring/brought”就是它的本意,简单直接。

第二个画面:一场商业谈判,气氛紧张。对方的CEO突然抛出一个尖锐的问题,打破了僵局。会议结束后,你的同事感叹:“Wow, he really brought a new perspective to the table.” 这时候你再翻译成“他给桌子带来了一个新视角”?听着就想笑,对吧?一股子机翻味儿。这里的“brought”根本不是物理动作,它是一种“引入”和“贡献”。更地道的说法是,他“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或者他为谈判“注入”了新的观点。你看,“提出”“注入”,一下子就从“搬运工”的形象,变成了“思想者”的形象。词的气质,完全变了。

第三个画面:一部纪录片,讲的是工业革命。旁白低沉地说道:“The invention of the steam engine brought about profound social changes.” 如果翻译成“蒸汽机的发明带来了深远的社会变革”,语法上没错,但感觉有点平淡,像白开水。这里的“brought about”是一个固定的词组,强调的是一种“因果关系”,一种“触发”和“催生”。所以,翻译成“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或者“……引起了……”,甚至更文学化一点,“……催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是不是感觉立刻就不一样了?“导致”“引起”,这两个词带着一种强大的逻辑力量,把前因后果紧紧地锁在一起,比轻飘飘的“带来”有分量得多。

第四个画面:你在听一首老歌,旋律一响,过去的种种回忆瞬间涌上心头,眼眶一热。你可以说:“This song brought back so many memories.” 翻译成“这首歌带回了很多回忆”?太干了,没有感情。回忆不是一个可以被“带”回来的行李箱。它是一种被“触动”和“唤醒”的情感体验。这时候,一个绝妙的中文词就出现了——“勾起”。 “这首歌勾起了我无数的回忆。” 一个“勾”字,活灵活现,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伸进你记忆的深处,轻轻一拨,所有的画面、声音、气味都翻涌上来。或者说“这首歌让我想起了很多往事”,用“让”字句,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处理方式,把抽象的因果关系,处理得非常自然。同样,“The news brought her to tears.” 你可以说“这个消息让她流下了眼泪”,而不是“这个消息把眼泪带给了她”。这里的“brought”扮演的角色,是“使得”,是“致使”

你看,从“带来”“拿来”,到“提出”“注入”,再到“导致”“引起”,再到“勾起”“使得”……“brought”这个词,像一个变色龙,它本身没有一个固定的颜色,它的颜色,完全取决于它趴在什么样的语境场景这块背景板上。

所以,翻译“brought”的真正关键,根本不是去记“它有多少种中文意思”,这种学习方法是死板的,是应试教育的遗毒。真正的关键在于,你要停止“翻译”这个词本身,而是去理解它在整个句子里扮演的“角色”

它是在描述一个物理动作吗?

它是在连接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吗?

它是在引出一个新的话题或观点吗?

它是在触发一种情感或状态的改变吗?

想清楚了它扮演的角色,你甚至可以完全抛开“brought”这个词的字面束缚,去寻找一个最能胜任这个“角色”的中文动词。这才是翻译的精髓,是“再创造”,而不是机械的“转码”。

我见过最灾难的翻译,就是那种把英文的句子结构和选词,生硬地平移到中文里。比如“He was brought before the judge.”被翻译成“他被带到法官面前”。不能说错,但很别扭。中文里,我们会说“他被带上法庭受审”,或者更简洁的“他出庭受审”。法律场景有它自己的一套话语体系。又比如 “What brought you here?”,如果关系很熟,问“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就比“是什么把你带来的?”要生动一万倍。

说到底,语言是活的,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词都和它周围的词发生着化学反应。一个好的译者,就像一个高明的化学家,他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化学元素(单词),而是它们组合在一起可能产生的奇妙反应。他要做的,就是用中文里的另一套元素,复刻出同样精彩、甚至更精彩的化学反应。

所以,下次再碰到“brought”,别急着把它和“带来”划等号。先停一下,看看它周围的邻居,感受一下它所在的那句话的温度、气氛和逻辑。问问自己:在这里,它到底在“干什么”?当你能回答这个问题时,那个最精准、最地道的中文词,自然就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这比背下一长串的词语对应列表,要有用得多,也有趣得多。这才是真正地在和一门语言交朋友,而不是仅仅把它当成一个需要破解的密码。

brought中文翻译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751.html

Like (0)
lilylily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