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fever的中文翻译?这问题,简单,也不简单。
最直接、最不会出错的答案,就是发烧。或者稍微书面一点,叫发热。体温计往腋下一夹,几分钟后拿出来,水银柱超过了37.2℃,你就可以跟老板请假说:“我发烧了。” 这是医学上的,物理上的,冷冰冰的定义。一个症状,一个身体的警报。高烧(high fever)、低烧(low-grade fever),分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如果你觉得fever就只是发烧,那可就……太小看这个词儿了。也太小看语言那股子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了。
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fever这个词的另一层意思,不是在病床上,而是在一张旧旧的CD封套上。猫王的,或者是什么别的摇滚老炮,眼神迷离,满头大汗,舞台灯光打得他像个神祇。专辑名里就带着“Fever”。那时候我英文还烂,跑去问一个朋友,这啥意思?他说,狂热。
狂热。
这两个字砸过来,我一下就懂了。那不是体温的升高,是灵魂的沸腾。你看看演唱会现场那些尖叫、泪流满面的脸,那不是一种集体性的高烧吗?理智被烧掉了,剩下的全是本能的爱与崇拜。这种fever,中文里用一个“热”字就能盘活。比如我们说“追星热”,说“选秀热”,前几年还有“比特币热”,这个热,就是fever。它是一股热潮(a tide of fever),席卷而来,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都体温升高,心跳加速。
所以你看,从一个生理现象的发烧,到一个社会现象的狂热,fever的内涵一下子就立体起来了。
但还没完。
我特别喜欢琢磨词语在不同语境里的那种“味道”。中文里,我们形容一个人有激情,会用热情。你看,还是这个“热”字。这个人心里有一团火,不是病态的,是充满生命力的。他的“热”能温暖你,感染你。这和英文里说 a fever of passion 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Fever这个词,即便是在形容激情的时候,也总带着一丝丝“失控”和“病态”的暗示。比如 cabin fever(幽居病),gold fever(淘金热),都有一种被欲望裹挟、不太正常的感觉。
而中文的热情,几乎是个纯粹的褒义词。一个热情的人,我们愿意亲近。一个有fever的人?嗯,最好离他远点,不管他是身体发烧还是精神狂热。
这就有意思了。同一个核心意象——“热”,在两种语言里,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
说回发烧本身。你有没有过那种真正病倒的体验?
我记得有一次重感冒,烧得天昏地暗。那不是简单的“体温升高”。一开始是冷,那种冷是从骨头缝里钻出来的,盖几层被子都没用,牙齿都在打架。你知道身体里正在进行一场大战,免疫细胞和病毒在肉搏,而你就是那个战场。然后,慢慢地,战场的温度就上来了。额头开始烫得能煎鸡蛋,脑袋像一团被塞进太多东西的浆糊,沉重,混沌。做的梦都是光怪陆离的,分不清是现实还是幻觉。世界隔着一层毛玻璃,声音是远的,光线是晃的。
那种状态,用一个简单的发烧来概括,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它更像一种“灼烧”,一种“煎熬”。所以有时候,我们在文学翻译里,会看到译者绞尽脑汁,试图把fever背后那种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折磨给表达出来。可能会用到“高热不退”、“烧得迷迷糊糊”、“被热病攫住”这样的描述。这已经不是在翻译一个词了,是在翻译一种“处境”。
而fever最难翻译的,我觉得是它在情爱语境里的那种性感和暧昧。
比如那首经典的《Fever》,Peggy Lee唱的。 “You give me fever when you kiss me, fever when you hold me tight.” 你吻我时,我感到一阵狂热;你抱紧我时,我感到一阵狂热。这里的fever,翻译成“发烧”?太煞风景了,好像在说“你一亲我我就病了”。翻译成“狂热”?又有点太猛了,少了那种酥麻的、痒痒的、让人意乱情迷的感觉。
这该死的fever,它在这里是一种由心动引发的生理反应。是脸颊的潮红,是心跳的失序,是呼吸的急促,是一种从皮肤渗透到血液里的,微醺的、危险的热度。
要我说,这种fever,可能更接近中文里的“心头一热”,或者“面红耳赤,心如鹿撞”。但这些都是描述,不是一个能直接对等的词。它是一种复杂的、混杂着欲望和情感的化学反应,像一杯恰到好处的烈酒,让你从里到外都热起来。
所以,fever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如果你要一份说明书,答案是发烧、发热。
如果你要一本小说,答案是狂热、是热潮、是某种席卷一切的情绪。
如果你要一封情书,那它可能是“你让我周身燥热,神魂颠倒”。
语言从来不是简单的标签对应。一个词,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它有它的体温,它的脾气,它的多副面孔。Fever这个词,在英文世界里活得有血有肉,它生病,它疯狂,它也恋爱。把它硬生生拽到中文世界里,给它贴上“发烧”这个标签,总觉得是给一个有趣的灵魂穿上了一件不太合身的白大褂。
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去逼近它,用发烧去定义它的身体,用狂热去描摹它的灵魂,用热情去触摸它的心脏,再用无数个中文里那些带着“火”与“热”的词句,去一点点地,拼凑出它完整的,滚烫的形象。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