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hibition的中文翻译

exhibition的中文翻译?这问题,问得好,又问得……有点太简单了。

张口就来,不就是展览嘛?

对,也不全对。

你要是这么回答一个正在准备毕业设计的艺术生,或者一个拖着两个大箱子,刚从法兰克福某个行业大会回来的销售总监,他们可能会给你一个复杂难言的眼神。因为在他们各自的世界里,那个叫做“exhibition”的玩意儿,虽然都顶着同一个英文名,但骨子里的基因,那可差太远了。

我跟你讲,这词儿的翻译,它不是个词典问题,是个……情境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个“气场”问题。

咱们先说最根正苗红的那个——展览

你说“展览”,我脑子里立刻浮现的画面就是:高挑空的美术馆,刷得雪白的墙壁,惨白的射灯精准地打在一幅画、一件雕塑或者一个装置上。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子若有似无的紧张和肃穆,你得踮着脚走路,说话得用气声,生怕一个喷嚏就亵渎了艺术的神圣。保安的眼神像探照灯,在你身上来回扫射。这就是典型的“Art Exhibition”,艺术展。它的核心是观看被观看,是创作者单向的情感与思想输出,观众在一种被设定的安静氛围里,独自解读、感受、共鸣,或者……假装共鸣。

我大学毕业那会儿的毕业展览,现在想起来都还觉得胃里发紧。那可真是一场“exhibition”。几个月的心血,就那么赤裸裸地摆在那儿,任人评说。布展的时候,为了灯光角度跟老师傅吵得面红耳赤;开幕那天,穿着借来的唯一一件像样的衬衫,手心冒汗地跟每一个驻足的陌生人解释我的创作理念。那个“展”,是审判,是亮相,是一次青春的献祭。它跟商业无关,跟喧嚣无关,它关乎的是一个年轻创作者最脆弱的自尊。所以你看,这个“展览”,它带着点“瞻仰”的意味,是静态的,是需要你静下心来品的。

可换个场景,你到了一个巨大的场馆,比如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或者广州的琶洲。那地方,你还能管它叫“展览”吗?

当然可以,但不够劲儿。更准确的词儿,是展会

一字之差,天壤之别。展会,英文里对应的常常是“Trade Show”或者“Fair”。这里没有艺术的神圣光环,空气里弥漫的是什么?是机会,是人脉,是赤裸裸的商业气息,甚至能闻到人民币的味道。人声鼎沸,名片与微笑齐飞,高跟鞋在地板上敲出急促的鼓点。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眼睛里闪着精光,在寻找下一个客户,下一个合作伙伴。

这里的“exhibition”不是让你静静欣赏的。它的本质是展示交易。展位(booth)一个挨一个,像个超级大卖场。你看到的不是艺术家的脆弱自尊,而是企业雄厚的实力、最新的产品、最炫的技术。大家把看家本领都亮出来,恨不得在方圆几平米的空间里搭出一座宫殿来。我曾经帮一个做智能家居的朋友去一个科技展会站过台,一天下来,嗓子哑了,腿快断了,收到的名片厚厚一沓,但真正有价值的可能就那么几张。那个场子,它不关心你的灵魂有没有得到慰藉,它只关心你的产品有没有人询价,你的技术有没有人感兴趣。那是一种商业丛林里的角力,紧张、刺激,充满了可能性。所以,“展会”这个词,它自带一种动态的、商业的、甚至有点“吵闹”的属性。

那更厉害的呢?比如当年的上海世博会?

那玩意儿,你叫它“展会”都觉得有点小家子气了。它叫博览会,Expo。

博览会,听听这名字,一个“博”字,一个“览”字,就透着一股子包罗万象、气吞山河的劲儿。这已经不是单个企业或者单个艺术家的事儿了,它往往是国家级、世界级的。它的核心是国力文化的集中呈现。你去看一个博览会,看的不是一件产品,一个创意,你看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想要展示给全世界看的“脸面”。那些奇形怪状的国家馆,本身就是一件巨大的展品。那是一场持续数月的盛大巡礼,像一场精心编排的集体幻梦。去逛博览会,那不是“看展”,那是“刷馆”,是一场体能和耐心的终极考验。你拿个小本本,在门口盖章,集齐一套还能有点小小的成就感。它的意义,早已经超越了“看东西”本身,成了一种全民参与的文化事件。

你看,从展览展会再到博览会,这三个词,就像三个不同量级的拳击手,描绘的是完全不同的“exhibition”生态。

还没完。

在更日常的语境里,我们还有更灵活的用法。

比如,圈内人或者年轻人,图个省事,也图个时髦,会直接说一个字:“”。

“嘿,周末去看个?”

这个“”,就非常口语化,非常亲切。它消解了“展览”那个词可能带来的严肃感和距离感。它可能指代一个美术馆的特展,也可能是一个藏在胡同里的小画廊的新人个展,甚至是一个商场里搞的IP主题展。它很轻,很随意,重点在于“去看”这个动作本身,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标签。

还有个外来户,现在用得也特别多——

这个“”,直接音译自英文的“show”。时装周,那叫Fashion Show,我们说“时装”;新车发布,叫Auto Show,我们说“车”。这个“”,比“展”更多了一层表演的、动态的、时髦的意味。它的重点不在于“品”,而在于“看”和“被看”的那个当下。镁光灯、T台、模特、KOL……一切都围绕着“眼球经济”。一个东西,如果被称为“”,那它一定跟潮流、话题、引爆社交媒体紧密相关。它追求的是瞬间的惊艳,是那种“wow”的感觉。

所以你看,一个平平无奇的“exhibition”,到了中文的语境里,就跟活过来了一样,长出了不同的面孔,有了不同的脾气。

你问我它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我会告诉你,下次,别急着给答案。先问问对方:

“哥们儿,你说的那个‘exhibition’,是安安静静让你掏心窝子的那种,还是吵吵嚷嚷让你掏名片的那种?是让你跑断腿盖章为国自豪的那种,还是俊男美女让你掏手机猛拍的那种?”

搞清楚了它的“气场”,你给出的那个词,才算是真正精准的、有灵魂的翻译。语言的魅力,不就在这儿嘛。它不是冷冰冰的对应,而是热腾腾的生活本身。

exhibition的中文翻译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860.html

Like (0)
lilylily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