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mas的中文翻译?
这问题,简单,又不简单。
你张口就来的,肯定是 圣诞节。没错,这就是最通行、最官方、最无争议的答案。但如果事情就这么结束了,那就太无趣了。一个词语的旅行,尤其是一个承载着如此厚重文化和宗教背景的词,从西方世界漂洋过海来到东方,它的故事,怎么可能只有三个字那么单薄?
我们先拆开看,圣诞节。圣,神圣的圣。诞,诞生的诞。节,节日的节。字面意思,直白得不能再直白,就是“神圣的诞生节日”,指向的,当然是耶稣基督的降生。这个翻译,可以说做到了“信、达”,准确地传达了其宗教核心。但“雅”呢?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有意思的地方来了。你现在走上中国的任何一条商业街,在十二月,尤其是下旬,你问问那些兴高采烈、戴着鹿角发箍的年轻人,圣诞节是什么?他们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画面,我敢打赌,绝不是教堂里的圣歌和马槽里的圣婴。
更有可能是:商场里震耳欲聋的Jingle Bells,橱窗里堆满的礼物盒子,餐厅门口排队等位的情侣,电影院里上映的贺岁大片,还有那些戴着廉价红色帽子的店员,微笑着对你说“Merry Christmas”。
这画面,跟“神圣”两个字,真的,有半毛钱关系吗?
所以你看,圣诞节这个词在中国,经历了一场奇妙的“脱胎换骨”。它的宗教内核,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语境里,被掏空了,或者说,被一层厚厚的、闪闪发光的商业主义和娱乐主义糖衣给包裹了起来。它成了一个符号,一个购物的借口,一个狂欢的理由,一个属于冬天的、西式的、时髦的节日“皮肤”。这个词,早就被消费主义的大潮给冲刷得变了味儿,只剩下了一个听起来很美的名字和一副热闹的躯壳。
这时候,我们再聊聊另一个,现在有点“复古”味的词儿——耶诞节。
耶诞节,这个翻译其实更精准。耶,取自“耶稣”的第一个字。所以,耶诞节,就是“耶稣诞生节”。一目了然,毫无歧义,牢牢地锁死了它的宗教属性。在过去,尤其是在一些宗教氛围更浓的地区或者社群里,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并不低。我记得小时候,在一些台湾的影视剧里,或者一些教会的宣传材料上,看到的都是耶诞节。
为什么耶诞节没有像圣诞节一样,成为主流中的主流?
我猜,恰恰是因为它“太精准”了。
精准,就意味着门槛。它清清楚楚地告诉你:这是纪念耶稣的。对于一个没有基督教传统的、世俗化的社会来说,这个指向性太强的词,反而有了距离感。我不过这个教,我为什么要过“耶诞”呢?而圣诞节,这个“圣”字,虽然本意指向神圣,但它在中文的语感里,多了一丝模糊和高雅。它可以是神圣,也可以是盛大。这种模糊性,反而给了它巨大的解释空间和被“误读”的自由。
所以,圣诞节像一件大家都穿的快时尚外套,时髦、热闹,谁都能套上,管你里面穿的是什么。而耶诞节呢,更像一件定制的、有特殊意义的衣服,只有认同它背后故事的人,才会郑重地穿上。一个走向大众,一个回归小众,这背后,是整个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
还没完。
说到Christmas的翻译,有一个东西是绝对绕不开的,那就是 平安夜。
平安夜,Silent Night。这个翻译,我个人觉得,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没有生硬地去翻译“寂静的夜晚”,而是抓住了那种静谧、祥和、充满祝福的核心氛围。“平安”这两个字,在中国文化里的分量太重了。它不仅仅是没有危险,更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安宁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过年要说岁岁平安,写信要祝阖家平安。把Christmas Eve翻译成平安夜,瞬间就接上了中国的地气,让一个西方的夜晚,充满了东方的温情。
然后,最魔幻的现实主义操作来了。
不知道从哪天起,中国人用自己独特的幽默感和对谐音梗的热爱,把平安夜和“苹果”锁死了。
因为“苹”果,谐音“平”安。
于是,在平安夜互赠苹果,成了一个独属于中国人的、崭新的“圣诞传统”。这些苹果,还不能是普通的苹果,必须包装得花里胡哨,用精美的盒子装着,上面写着“平安果”,身价倍增。这事儿,你跟任何一个老外解释,他们都得愣半天。一个语言上的巧合,一个谐音梗,居然能催生出一个如此有仪式感、有市场规模的民间习俗。
这简直太朋克了。
它完美地诠释了我们是如何“消化”外来文化的。我们不只是被动接受,我们在解构它,改造它,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去玩味它,让它长出我们熟悉的样子。
所以,现在你再问我,Christmas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我会说,在字典里,它叫 圣诞节,或者 耶诞节。
但在生活的语境里,它的翻译可就丰富了。
它被翻译成“商场打折季”;
被翻译成“情侣约会日”;
被翻译成“公司发的小礼物”;
被翻译成“一个吃火锅的好理由”;
更被翻译成“那个晚上要送苹果的日子”。
一个词的翻译,哪儿是字典里那点事儿。它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欲望、我们的文化心理、我们的创造力,甚至是我们的集体无意识。我们把一个神圣的词,过成了一个狂欢的节,又在一个狂欢的夜里,用一个朴素的水果,寄托了最真诚的、关于“平安”的祝愿。
这其中的吊诡、反差和温情,杂糅在一起,比任何精准的翻译,都更有味道。
这就是语言最有魅力的地方,不是吗?它活着,它在呼吸,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嘴里,变幻出新的生命。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