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峰劝普通家庭别学金融,是有道理的。他不是瞎说,是看到了这行里的真事。说白了,金融这行很看背景。你家里没人、没资源,就很难混出头。我们管有背景的人叫“资源户”。银行、券商里的好位置,很多都被这些人占了。你就算能力强,也争不过他们。

张雪峰为何不建议学金融
举个例子。比如你进了一家大券商实习。你学校很好,成绩也顶尖。每天你最早来,最晚走,报告做得又快又好。跟你一起的,还有个实习生。他是某个领导的亲戚,国外读了个普通的学校,连基本的办公软件都不太会用。但是,最后能留下来的,大概率是他,不是你。
为什么?因为他能带来你看不到的资源。他爸妈一个电话,就能拉来一个大客户。而你呢,只能埋头做数据、画图表。你干的活,说难听点,换个聪明的毕业生也能干。但人家那个关系,是换不来的。这就是现实。你的天花板,可能就是别人的起点。
而且,金融行业的高薪不是那么好拿的。你看到的都是新闻里年薪百万的,但大部分人只是“金融民工”。在上海陆家嘴、北京国贸,多的是月薪一两万,天天加班到深夜的年轻人。他们压力大,还随时可能被裁掉。
想进这个行业,门槛也高。
首先,学历要好。以前985硕士就行,现在清华北大是起步价,最好还有个海外名校的学历。
其次,证书要多。CFA(特许金融分析师)、CPA(注册会计师),这些证都得考。考一个证就要花好几年时间和不少钱。
还有,实习经历要牛。你简历上没几家头部公司的实习,人家HR看都不会看。但这些实习机会本身就少,很多时候也得靠关系才能进去。
等你把这些东西都凑齐了,好不容易进了公司,你会发现竞争更激烈。一个岗位,几百个跟你一样优秀的人抢。
另外,现在技术发展很快。很多以前需要人干的活,现在机器就能做了。比如,银行的柜员现在越来越少。交易员的工作,也有一部分被程序化交易代替。这意味着,留给新人的基础岗位变少了。你一进去,就得干有技术含量的活,可谁给你机会慢慢学呢?
所以,张雪峰的意思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试错成本太高。你把四年大学、几十万学费都投进去,去赌一个这么看背景的行业,风险太大了。赌输了,你可能连一份安稳的工作都找不到。他不是让你放弃,是让你想清楚,别盲目跟风。
2026年金融行业前景展望
但是,金融也不是完全不能碰。只是说,这个行业的玩法变了。到2026年或者更往后,想在这里面发展,你得换个思路。
整个金融行业肯定还是在发展的。经济要运转,就需要金融。你看新闻,证券、保险行业的数据都还不错。但你要明白一件事:行业在发展,不等于你个人能发展。
现在有个词叫“马太效应”。就是强的越强,弱的越弱。钱和机会,都会往最大的那几家公司跑。比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它们会拿走大部分利润。小券商、小基金公司,日子会越来越难过。你如果进不了头部公司,发展空间就很小。
那普通人到底怎么办?
答案是,别再只盯着“金融”这两个字。你要学“金融+”。意思就是,把金融和一个具体的、吃饭用的硬技术结合起来。只会背金融理论的人,以后会越来越不值钱。真正值钱的,是能动手解决问题的人。
下面我给你说几条具体的路,你可以参考。这几条路,就是典型的“金融+”思路。
第一条路:金融 + 计算机
这是现在最直接、最有用的一条路。简单说,就是用技术给金融干活。
具体怎么走?
- 第一步:大学报专业。 你就直接报计算机科学、软件工程或者人工智能。别犹豫。在大学里,把编程基础打牢固。比如Python这门语言,一定要学好,金融行业用得很多。
- 第二步:补充金融知识。 你可以在大学里辅修一个经济或金融的双学位。如果精力不够,就去旁听课程,或者自己看书。目标是让你能看懂基本的金融概念。
- 第三步:考研深造。 如果你想走得更远,可以考研。方向可以选择金融工程、金融科技这类交叉学科。这时候,你既懂技术又懂金融,优势就出来了。
这样毕业后你能干什么?
你可以去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做量化交易员。就是写程序、建模型,让电脑帮你做投资决策。这个岗位,技术是第一位的。你的代码写得好,模型回测效果好,你就能挣钱。没人关心你爸是谁。你也可以去金融机构的科技部门,负责开发和维护交易系统、风控系统。这些都是核心岗位,待遇很高。
第二条路:金融 + 数学/统计
如果你数学很好,逻辑很强,可以走这条路。
具体怎么走?
- 第一步:打好数学基础。 本科就去读数学、统计学或者精算学。把概率论、数理统计、数据建模这些课学扎实。
- 第二步:确定应用方向。 毕业后可以考虑两个主要方向。一是去保险公司做精算师。精算师是保险公司的核心,负责计算保险产品的价格、评估公司的风险。这是一个技术壁垒很高的职业,越老越吃香。二是可以去银行或券商做风险管理。专门建立数学模型,来预测和控制市场风险、信用风险。
这条路的好处是,你的技术门槛很高,别人很难替代你。你的工作就是靠脑子和模型吃饭,相对公平。
第三条路:金融 + 实体产业
这条路走起来比较慢,需要耐心,但是走通了会很稳。
什么叫实体产业?比如芯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这些都是。
具体怎么走?
- 第一步:成为行业专家。 比如你对新能源车感兴趣。那你大学就去学车辆工程或者材料科学。毕业后,先别着急进金融圈。你去一家电池公司,或者整车厂,踏踏实实干几年技术研发。你的目标是,要比别人更懂这个行业的技术和发展趋势。
- 第二步:补充金融知识。 在工作的同时,你可以去考个CFA,或者在职读个MBA。把财务报表、公司估值这些金融工具学会。
- 第三步:转型做投资。 等你既懂产业技术,又懂金融分析,你就可以跳槽去VC(风险投资)或者PE(私募股权)基金了。专门去看新能源领域的投资项目。
为什么这样行得通?因为投资机构最需要的就是懂产业的人。一个只学金融的人,看项目只能看财报。但你呢,你能直接判断这个公司的技术路线有没有前途,产品有没有竞争力。你的产业经验,就是你最大的本钱。这种人,投资机构抢着要。
第四条路:金融 + 法律
这条路比较小众,但需求一直都在,而且越来越大。
现在国家对金融的监管越来越严。所有金融公司都必须合规经营,不然就会被罚款,甚至吊销牌照。所以,既懂金融业务又懂法律的人才,很受欢迎。
具体怎么走?
- 第一步:学法律。 本科就报考法学专业。
- 第二步:专攻金融领域。 考研的时候,选择经济法、金融法这些方向。
- 第三步:进入对口岗位。 毕业后,你可以去券商、基金公司的合规部或法务部。负责审查公司的各种合同、产品,确保它们符合监管规定。你也可以去律师事务所,专门做金融领域的法律业务,比如帮公司上市、发债。
这份工作很稳定,而且随着你的经验增加,你会越来越值钱。
总结一下,未来的金融行业,不再是那个只靠一张嘴、一身西装就能混的地方了。它需要的是能解决具体问题的人。普通家庭的孩子,不要再去拼资源、拼关系。你应该把时间花在学习一门硬核技术上。无论是计算机、数学、某个产业技术还是法律,你先把这个“+”号前面的东西学好,学成专家。然后,再用金融知识把它包装起来,放大它的价值。
这样,你就不是在求金融行业给你一个工作,而是金融行业需要你这样的人才去帮它解决问题。这条路走起来更踏实,也更长远。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9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