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生6年满了调动难吗 定向生6年能回生源地吗

说白了,这事儿挺难的。别听政策文件上写得那么好听。实际操作起来,到处都是坎。你以为六年一到,你就自由了?不是的。调动这事,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它牵扯到至少三个方面:你现在的单位,你想去的单位,还有你自己。

定向生6年满了调动难吗 定向生6年能回生源地吗

定向生6年满了调动难不难

第一个难点,就是你现在的单位肯不肯放人。

你想想,你在一个地方干了六年。就算你不是什么骨干,起码也是个熟手。你走了,你的活儿谁来干?单位就要重新招人,或者让别的同事分担。领导会觉得麻烦。而且,有些领导就是不想让你走。比如你在一个偏远的乡镇学校,你是那里唯一能教英语的老师。你走了,学生怎么办?校长为了学校的成绩,很可能就会卡着你的档案。

我有个朋友就是这样。他在一个乡镇卫生院,是定向的临床医生。服务期满了,市里有个医院要他。手续都走到最后一步了,就差卫生院院长签字。院长就是不签。找他谈话,说院里离不开你,年轻人要多奉献。我朋友没办法,耗了快一年。最后还是他家里人找了县卫健局的熟人,出面协调了一下,院长才勉强同意。你看,放不放你,有时候跟规定没关系,跟人有关系。

所以,你想顺利走人,得提前做准备。

第一步,别跟领导闹僵。就算你心里再想走,平时工作也别撂挑子。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好。
第二步,培养一个接班人。比如你是老师,你可以主动带一个新来的老师。把他教会了,你再跟校长提调动的事。你跟校长说:“我走了,小李老师完全能顶上。”这样,领导就没理由拦你了。
第三章,找个合适的时机提。别在单位最忙的时候提。最好是在学期末,或者单位人事有变动的时候。

第二个难点,是你想去的单位愿不愿意要你。

城里的好单位,一个编制有好几个人盯着。人家凭什么要你一个外来的?你有什么优势?这个问题你得想清楚。别觉得你有个六年基层经验就了不起了。在人家眼里,这可能不算什么。

所以,你必须有拿得出手的东西。这东西不能是虚的,比如“我工作认真负责”,这话谁都会说。你得有实打实的业绩。

我给你举几个例子:

  • 如果你是老师:你有没有拿过市级以上的公开课奖?有没有当过市级或者县级的骨干教师?你带的班级,成绩是不是一直排在前面?这些都是硬通货。你把获奖证书的复印件,跟你简历放在一起。比你说一万句空话都有用。
  • 如果你是医生:你这六年,有没有独立完成过什么有难度的手术?有没有在医学期刊上发表过论文?哪怕是省级期刊也行。你有没有考下主治医师的资格证?这些都是你的资本。
  • 如果你是公务员:你有没有牵头负责过什么重要的项目?你写的材料,有没有被市里、省里采用过?你有没有因为工作表现,拿过年度优秀之类的荣誉?

这六年,不是让你熬过去的。是让你积累资本的。你得有意识地去争取这些机会。不然,六年过去了,你履历上还是空空荡滗的,谁会要你?

而且,找接收单位,你得主动出击。别傻等着人家来找你。多看看你想去的城市,人社局网站的招聘信息。看到有合适的岗位,就主动联系。托人打听一下,这个单位现在是不是缺人,缺哪方面的人。你得让自己的准备,对上人家的需求。

第三个难点,是调动的流程本身就很复杂。

跨地区、跨系统的调动,手续特别多。你要从原单位开同意调出函,然后拿到接收单位盖章。接收单位同意了,还要报他们上级的主管部门审批。审批过了,你再拿着这些材料,回到你这边的人事局办手续。整个流程走下来,少说也要两三个月。中间任何一个环节的材料出了问题,就要重来。

这个过程,你得自己盯着。不能把材料交上去就完事了。你要主动去问进度。比如,材料交到人事科了,过一个星期,你就打个电话问问:“老师您好,我想问一下我那个调动的材料,现在到哪一步了?”你客气一点,多问几次。你不催,人家可能就把你的事给忘了。

我把这些难点整理成一个表格,你一看就明白了。

调动环节难点在哪?你该怎么办?
原单位领导不放人,怕影响单位工作。1. 搞好关系,别撂挑子。 2. 培养接班人,解决领导的后顾之忧。 3. 找准时机再提。
接收单位岗位竞争激烈,你没有明显优势。1. 积累硬核业绩(获奖、论文、项目经验)。 2. 主动出击,提前了解对方需求。 3. 准备一份漂亮的简历,用事实说话。
办事流程手续繁琐,周期长,容易被拖延。1. 提前了解全部流程,准备好所有材料。 2. 自己主动跟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催。 3. 保持耐心,别着急。

总的来说,调动这事,就是一场闯关游戏。每一关都不好过。但只要你提前准备,把每一步都想到了,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定向生6年能回生源地吗

能。但是,回家这条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

很多人都觉得,我是本地人,服务期满了,回家乡工作是理所应当的。政策上也写着“优先考虑”。但你千万别把这个“优先”想得太美好。

这个“优先”是有条件的。它的意思是,在所有应聘者的笔试、面试成绩都一样的情况下,因为你是服务期满回原籍的定向生,单位会优先录用你。但是,你想想,怎么可能所有人的成绩都一模一样?只要有人笔试比你高一分,这个“优先”可能就作废了。

所以,想回家,你得当成一次重新求职来看待。不能有任何侥D幸心理。

第一步,你得提前搞清楚,你老家到底需不需要你这个专业的人。

这件事不能靠猜。你得去核实。怎么核实?最好用的办法,就是找人问。在你服务期的第三年、第四年,就该开始打听了。

比如,你想回老家的县医院工作。你可以让你爸妈,或者家里的亲戚,去医院问问。找个认识的医生或者护士聊一聊。问问医院未来一两年有没有招聘计划?哪个科室最缺人?是缺麻醉医生,还是缺儿科医生?知道了这些信息,你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准备。如果你发现医院正好缺你这个专业的,那你的机会就大很多。

我认识一个学化学的师范生。他服务期快满了,想回老家的高中。他提前一年,就托人联系上了老家高中的一个化学老师。那个老师告诉他,学校的化学组,未来两年就有两个老师要退休了,肯定会招人。还告诉他,学校现在在搞奥赛辅导,缺这方面的老师。于是,他就在服务期的最后一年,拼命研究高中的化学竞赛题。后来回家乡参加招聘考试,面试的时候,他就展示了自己在奥赛辅导方面的准备。结果,他被顺利录取了。

你看,这就是信息的重要性。你提前知道了别人的需求,你就能赢在起跑线上。

第二步,认真准备家乡的招聘考试。

别以为回家就不用考试了。现在绝大多数地方,定向生服务期满回原籍,都要参加专门的招聘考试。考的内容一般是公共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你已经在基层工作了六年,天天忙着具体事务,书本上的知识肯定忘得差不多了。这时候,你必须重新捡起来。

怎么准备?

  1. 买资料:去网上买最新的考试教材和历年真题。看看你家乡这几年都考了些什么题型,重点在哪里。
  2. 定计划:每天下班后,规定自己必须学习两个小时。周末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这事儿没人监督你,全靠自觉。
  3. 多练习:光看书不行,要做题。把历年真题都做一遍,找出自己的薄弱点,然后重点复习。

别觉得麻烦。跟你一起竞争的,可能有很多应届毕业生,他们刚从学校出来,知识储备比你好。你唯一的优势就是工作经验。如果笔试被刷下来,你的经验再丰富也没用。

第三步,利用好你的“本地人”身份。

虽然你在外地服务,但你是本地人,这是个很大的优势。你要想办法,让你想去的单位,看到这个优势。

怎么做?

放假回家的时候,别光顾着跟朋友玩。你可以主动去你想去的单位看看。比如,你想去县教育局。你可以找个机会,去拜访一下人事股的负责人。不用提什么要求,就去聊聊天。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说自己是本地人,在外面服务了六年,现在很想回家乡做贡献。

这么做,是为了混个脸熟。让人家对你有印象。等将来你报名的时候,人家一看你的名字,哦,这个小伙子我见过,很有想法,也很诚恳。这就会给你加分。这叫“感情投资”。

回家这条路,需要你提前规划。我给你一个简单的时间线,你可以参考一下:

  • 服务期第3-4年
    • 开始收集信息。确定一两个你想去的意向单位。
    • 通过家人、朋友、校友,建立初步联系,打听内部需求。
  • 服务期第5年
    • 明确目标。如果需要考试,现在就要开始复习了。
    • 把这几年的工作业绩整理一下,做成一份简历。
    • 利用假期回家,去意向单位“拜码头”,混脸熟。
  • 服务期第6年
    • 密切关注家乡的招聘公告。
    • 第一时间报名,提交材料。
    • 全力以赴参加考试和面试。
    • 主动跟进招聘流程。

回家不是退路,是一个新的开始。你需要像对待第一次找工作一样,认真、努力地去争取。政策只是给了你一个进场的机会,能不能抓住,全看你自己的准备。

本内容由jinlian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9468.html

Like (0)
jinlianjinlian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