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是问我days的中文翻译是什么,我第一反应肯定是——天,或者,日子。
这不就是小学英语第一课的内容吗?还需要写一篇文章?
但,这就完了吗?
差远了。
如果你真的在两种语言之间生活过、挣扎过、感受过,你就会明白,像“days”这么一个看似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词,它的背后,是一整个世界的不同感受。翻译它,根本不是一个在“天”和“日子”之间二选一的判断题。
它是一道……开放式的主观论述题。
我们先说说天。
“天”这个字,怎么说呢?它很客观,很标准,甚至有点冷。它就是日历上那个方方正正的格子,是手表上指针走完两圈的那个周期。三天,五天,七天。Three days, five days, seven days. 完美对应,毫无问题。它是时间的度量衡,精准,但没有温度。你说“我等了你三天”,对方脑子里浮现的是72个小时,是一个可以计算的时间长度。
它不包含感情,不包含任何主观色彩。它就是时间本身,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
但“days”这个词,在英文里,常常不是这么用的。
英文里说“These days, people are always on their phones.” 你要翻译成“这些天,人们总是在玩手机。” 语法上没错,但味道全无。中文语境里,“这些天”通常指代一个很短的、具体的时间段,比如“我这些天感冒了”。而“These days”里的那种时代感,那种对一个特定时期的概括和感慨,压根儿没出来。
这时候,就轮到日子出场了。
“日子”这个词,简直是中国人语言智慧的结晶。它太有生活气息,太有烟火气了。它不是时间的度量衡,而是时间的体验。
“天”是用来数的,“日子”是用来过的。
你听听,“过日子”。这三个字里包含了多少东西?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夫妻间的磨合,对未来的期盼,对孩子的操心……所有这一切,都揉碎了,拌匀了,装进了“日子”这个坛子里。英文里有哪个词能这么精准地传达这种感觉?没有。
所以,当一个老人回忆往昔,说“In those days, life was simple.”,你翻译成“在那些天,生活很简单”,听起来就像一个机器人。但如果你说“那会儿的日子,过得可真简单啊。”,那画面感、那股子怀念的劲儿,一下子就出来了。“那会儿”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追忆的暖色调。
再比如“the good old days”。直译是“过去的好时光”,没错,但有点书面语。真正活在语言里的人会说“想当年……”,那股子混杂着自豪、失落和怀念的复杂情绪,全在“想当年”这三个字里了。这才是“the good old days”的灵魂。
所以你看,days的翻译,完全取决于它承载的是什么。
如果它承载的是客观的时间计量,那就用天。比如“He was gone for ten days.”,“他走了十天。”
但如果它承arange的是一种生活状态、一段人生经历、一种时代氛围,那日子,以及由它衍生出的无数表达,才是真正的答案。
“She has seen better days.” 你说“她见过更好的天”?别逗了。这得是“她也曾风光过”或者“她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这背后是一种对今昔对比的感慨,是对一个生命荣衰的叹息。
还有一些更有意思的。
比如“rainy days”。字面意思是下雨天。但当一个老外跟你说“You should save money for a rainy day.”,他可不是让你存钱等下雨天去买伞。这里的“rainy days”指的是人生中的困境、低谷。我们中文里对应的,是那句充满古老智慧的“未雨绸缪”,或者是更口语化的“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这两种语言,在面对生活不确定性时,竟然用了如此相似又不同的比喻,这本身就很有趣。
还有“dog days of summer”。我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组的时候,百思不得其解,夏天的“狗日子”?什么意思?后来查了才知道,这指的是夏天最炎热、最难熬的那段时间。我们中文里,有一个更形象、更生动的词——三伏天。你看,一个是“狗日子”,一个是“三伏天”,文化背景不同,但那种被炎热天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感觉,却神奇地共通了。翻译,就是要在这种文化的鸿沟上,搭建一座桥。
说到头,翻译“days”这个词,考验的根本不是你的词汇量,而是你对生活本身的理解,对两种文化背后情感逻辑的洞察。
它像一个变色龙,在不同的语境里,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色彩。
“His days are numbered.”
这不是“他的天被数过了”,这是“他时日无多了”。四个字,沉重如山,充满了宿命感。
“One of these days, I’m going to travel the world.”
这不是“在这些天中的一天”,这是一种期许,一种带着点不确定性的梦想。翻译成“总有一天,我会去环游世界”,那份向往的感觉才对味。
“Back in the day…”
这不是“在天后面”,这是一种开启回忆的咒语。它约等于“想当初……”“那年月……”
所以,下次再看到“days”,别再条件反射地只想到“天”了。
试着去感受一下,说出这个词的人,他/她是在计算时间,还是在感慨生活?他/她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还是在抒发一种主观情绪?他/她所处的,是阳光下晒得发烫的柏油路,还是壁炉前摇椅上昏昏欲睡的午后?
语言是有生命的,有血有肉的。它不是一个个孤立的符号,而是一张交织着情感、文化和记忆的网。一个好的翻译,不是找到那个最“正确”的词,而是找到那个能在这张网上,引起最精准共鸣的词。
说到底,“days”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它可以是日历上的一个格子(天),也可以是生命长河里的一段体验(日子)。它可以是如今的喧嚣,也可以是当年的静好。它可以是三伏天的酷热,也可以是未雨绸缪的清醒。它可以是“总有一天”的梦想,也可以是“时日无多”的叹息。
它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
真正的答案,在文字之外,在生活之中。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