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rot的中文翻译

parrot的中文翻译,是鹦鹉 (yīngwǔ)

就这么简单?你要是这么想,那就太小看我们中文的博大精深了,也太小看这种色彩斑斓、吵吵闹闹的鸟了。这两个字,鹦鹉,本身就是一出戏。

我们拆开看。鹦 (yīng),左边一个“婴”,婴儿的婴,右边一个“鸟”。鹉 (wǔ),左边一个“武”,武术的武,右边也是个“鸟”。你看,这名字起得有多绝?一个“婴孩之鸟”,一个“勇武之鸟”,直接把鹦鹉最核心的两个特质给你点透了。

“婴孩之鸟”,这不就是说它那张嘴么?学人说话,发出些咿咿呀呀、奇奇怪怪的腔调,有时候吐字清晰得让你毛骨悚然,有时候又含糊得像个刚学说话的小娃娃。古人多有灵性啊,抓住了它声音的本质——模仿,而且是那种略带稚气、并非发自内心的模仿。所以你看,我们说人没主见、只会重复别人的话,那个成语叫什么?叫“鹦鹉学舌”。这四个字里,那种没经过大脑思考、纯粹是嘴皮子功夫的轻蔑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学舌 (xué shé),学的是“舌头”的动作,而不是思想。绝了。

然后,再看那个“勇武之鸟”。这就更有意思了。你第一反应可能觉得,鹦鹉跟“武”有啥关系?它又不打架。错了。你没见过大型金刚鹦鵡 (jīngāng yīngwǔ) 那张喙吧?跟把老虎钳似的,能轻松夹碎坚果,你要是把手指头伸过去,那后果……啧啧。那股劲儿,那股不服输的派头,配得上一个“武”字。还有它们那一身羽毛,尤其是热带的那些品种,红配绿,蓝配黄,大鸣大放,那种色彩的冲击力,就像京剧舞台上顶盔贯甲的武生,充满了视觉上的“武力值”。它们飞起来,或者在树枝上攀爬跳跃,那股机灵劲儿,那股生龙活虎的生命力,也担得起一个“武”字。

所以你看,鹦鹉这两个字,不是随随便便找两个形声字拼凑的。它里面有声音、有形态、有性格,甚至有那么点哲学思辨。

当然,parrot是个大家族,中文翻译也远不止鹦鹉这么笼统。我们中国人起名字,向来喜欢“看图说话”,充满了画面感。

比如Macaw,我们叫金刚鹦鹉。为什么?“金刚”二字,力道千钧。一下就把那种体型巨大、喙力惊人、颜色如宝石般璀璨夺目的王者之气给勾勒出来了。你一听“金刚鹦鹉”,脑子里浮现的绝对不是小巧玲珑的鸟,而是一个庞然大物。

再比如Cockatoo,我们叫葵花鹦鹉 (kuíhuā yīngwǔ)。这名字太美了。尤其是凤头鹦鹉,头顶那一撮标志性的冠羽,平时收着,一激动或者受惊吓,“唰”地一下就炸开,像一朵盛开的向日葵。这个名字,捕捉的就是那个最生动、最传神的瞬间。充满了动态美。

还有最常见的,Budgerigar,我们叫虎皮鹦鹉 (hǔpí yīngwǔ)。多形象啊!它们背上那些黑色和黄色交织的细密条纹,可不就是一张微缩版的“老虎皮”么?这名字,乡土,亲切,一听就知道长啥样,过目不忘。

聊到这儿,我就想起小时候跟着我爷爷去逛花鸟市场的场景。那地方,简直就是个声音和色彩的漩涡。一进去,各种鸟叫声、蛐蛐声、人声混杂在一起,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泥土味、鸟食的谷物香和若有若无的鸟粪味。最扎眼的,永远是那一排鹦鹉

那些卖鸟的老大爷,一个个都跟世外高人似的,搬个小马扎坐在鸟笼子旁边,慢悠悠地喝着茶。他们的鹦鹉,那可不是一般的鸟。有一只巨大的金刚鹦鹉,羽毛比绸缎还亮,就那么大喇喇地站在一根横杆上,也不拴链子。有人走过,它就歪着脑袋,用一种看透世事的眼神打量你,然后突然冒出一句字正腔圆的“你好!”。那一瞬间,周围的嘈杂都消失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它身上。我记得特清楚,我爷爷当时就笑了,跟那大爷说:“你这鸟,成精了。”

这就是鹦鹉在中国人生活里的一个侧面。它不仅仅是宠物,它有时候像个家庭成员,一个能跟你“对话”的伙伴。它不像狗那么黏人,也不像猫那么高冷。它就是它,一个独立的、有点神经质的、色彩斑斓的“邻居”。

西方文化里,parrot总跟海盗绑在一起,一个独眼龙船长,肩膀上站着一只嘎嘎乱叫的鹦鹉,这是个固定搭配。但在我们的文化语境里,鹦鹉的形象要丰富得多。它可以是富贵人家的玩物,是吉祥的象征;也可以像我前面说的,是市井里陪伴老人的一个念想。

我甚至读过一个佛教故事,说森林着火了,百兽逃难,只有一只鹦鵡,一次又一次地飞到水边,浸湿自己的羽毛,再飞回去,把那几滴可怜的水灑向熊熊大火。天神问它,你这么做有什么用呢?鹦鹉说,我曾在这片森林里安家,我不忍心看它被烧毁。这个故事里的鹦鹉,代表的是一种知恩图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拗和忠诚。这种形象,比“海盗的伙伴”要深刻得多了。

所以,当你在问“parrot的中文翻译是什么”的时候,你其实在问一个更深的问题:一个来自异域文化的概念,是如何被另一种语言和文化所理解、吸收和重塑的。

我们给出的答案——鹦鹉,以及由它衍生出的金刚鹦鹉葵花鹦鹉虎皮鹦鹉,还有那个充满画面感的成语鹦鹉学舌——不仅仅是一个冰冷的词汇对应。它是一个完整的文化打包。这里面有我们对声音的联想(婴),对力量的感知(武),有我们“以形命名”的智慧,有市井生活的烟火气,也有流传千年的寓言故事。

下一次,当你看到一只parrot,你可以试着在心里默念它的中文名字。感受一下,那两个字背后,是不是瞬间就浮现出更多的色彩、声音和故事了?这,就是语言的魔力。它不是简单的翻译,它是一种再创造。

parrot的中文翻译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502.html

Like (0)
lilylily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Please Login to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