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 not”翻译成中文是啥?是不要,或者别。
好了,问题回答完毕。但如果你觉得这就完了,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就像问一个厨师“菜怎么做”,他回答“放锅里炒”一样,正确,但毫无灵魂,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敷衍。把“do not”简单地等同于“不要”,是我们这些学英语的人最常掉进去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坑。
说真的,每次在一些公共场合,或者电影字幕里看到那种硬邦邦的“不要触摸”、“不要拍照”,我心里都咯噔一下。不是说它错了,语法上绝对没错,意思也传达到了。但就是……怎么说呢,特别“翻译腔”,特别生硬,像一个没有感情的机器人举着个牌子在念叨。它失去了中文本身那种丰富、灵动、看碟下菜的劲儿。
我们先从最基础的这两个词说起吧:不要 和 别。
在日常口语里,这两个词的使用频率高到爆炸,但它们的温差可不小。别,带着一种更亲近、更急切、更口语化的味道。你妈看你伸手要去摸刚烧开的水壶,她会下意识地喊:“别碰!”而不是慢悠悠地说“请你不要触摸那个水壶”。朋友跟你吐槽烦心事,越说越激动,你拍拍他的肩膀:“别想了,走,喝一杯去。”这个“别”,带着安抚,带着一种哥们儿间的亲昵。它短促、有力,像一个及时的拉拽。
而不要呢?不要的适用范围更广,但情绪上,它往往更正式、更冷静,或者说,更“讲道理”一点。它可以表达强烈的拒绝,比如小孩在玩具店里打滚:“我不要!我不要这个!” 它的对象感更强,像是在进行一场对话。情侣吵架,一方说:“你不要再说了!”这里面就带着一种“我已经听够了,请你停止”的决绝。你发现没,不要后面,常常可以跟上一大串的理由和情绪,而“别”常常就是那个终结词。
但如果“do not”出现在一个正式的、书面的语境里,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个安静肃穆的博物馆,展柜上贴着一张小小的标签。如果上面写的是“不要碰”,你会觉得……有点掉价,像是个临时工用Word打印出来的。真正有格调的场合,它会用一个极其精炼而古雅的词:请勿。
请勿触摸。
这四个字,简直是中文魅力的一个缩影。“请”,是礼貌,是尊重,是我把你当成一个有素质的文明人来看待。“勿”,是一个单音节的否定词,来自古汉语,简洁、典雅,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庄重。它没有“不要”那么口语化,也没有“别”那么急促,它就是那么安静地、有分量地待在那里,告诉你规则,但不冒犯你。请勿喧哗、请勿拍照、请_勿_……这个“勿”字一出,场子的气场立马就上来了。
要是比“请勿”再严肃一点呢?那就是禁止。
禁止这两个字,就没什么人情味可讲了。它冷冰冰,硬邦邦,是命令,是法规。加油站里大红色的牌子,上面写着“禁止吸烟”,旁边可能还画着一个骷髅头。这背后潜台词就是:“你敢在这儿抽烟,后果自负。”没人会在这儿用“请勿吸烟”,那也太客气了,简直是在开玩笑。禁止通行、禁止鸣笛,这些都是不给你任何商量余地的硬性规定。这时候的“do not”,翻译成“禁止”,才是最准确的传达了那种带有强制性的意味。
还有一个词,也很有意思,叫切勿。它介于“请勿”和“禁止”之间,带着一种强烈的、苦口婆心的告诫意味。说明书上经常看到:“机器运转时,切勿将手伸入。”“切”这个字,有“千万”的意思,是在反复叮嘱你,强调这个行为的危险性。它比“请勿”更严肃,但比“禁止”又多了一丝“为了你好”的关怀感。
所以你看,从一个简单的“do not”,我们已经挖出了别、不要、请勿、禁止、切勿这么多层次。但这还不是全部。
中文最高级的境界,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候,最好的翻译,是压根不把“do not”翻译出来。
什么意思?
比如,一句英文警示是 “Do not be sad.” 你翻译成“不要悲伤”,对不对?对。但是不是最好的?绝对不是。一个真正懂中文的人,可能会说“开心点儿”、“想开点”、“都会过去的”。我们不直接否定那个负面情绪,而是用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引导去替代它。这是一种文化上的体恤和温柔。
再比如,一个花园的草坪上,英文牌子写着 “Do not walk on the grass.”。直译过来,“不要践踏草坪”。没毛病。但我们更常见的、更有诗意的写法是什么?
“小草青青,足下留情。”
“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这里面一个“不”字都没有,但所有人都明白它的意思。它把一个冷冰冰的禁令,变成了一种诗意的请求,一种情感的共鸣。这才是把语言玩活了。
还有一些更地道的表达。比如一个地方不对外开放,牌子上写 “Do not enter”。翻译成“不要进入”?太逊了。我们有更简洁、更有江湖气的词:闲人免进。或者更直接一点的:游客止步。“免”和“止”这两个字,自带一种“到此为止,不必再往前”的结界感,比“不要”有力量多了。
我曾经在一个翻译项目里,遇到一句台词 “Don’t you dare.”,字面意思是“你敢!”或者“你不要胆敢……”。当时的机器翻译给了个“不要你敢”,我差点把喝的水喷出来。这简直是语言灾难。这句话的精髓,全在那个挑衅和警告的语气里。根据上下文,它可以是“你试试看!”、“我看你敢!”、“你给我老实点!”……这些翻译里,没有一个字是“不要”,但每一个都精准地抓住了原文的灵魂。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do not”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它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一个人的语言功底,也能照出他对情境和人心的洞察力。它在你妈嘴里是“别”,在你女朋友嘴里是“不要”,在博物馆里是“请勿”,在加油站是“禁止”,在说明书里是“切勿”,在诗人的花园里是“足下留情”,在武林高手的禁地门口是“擅入者死”。
它根本就没有一个标准答案。
真正掌握了它,你才算真正开始理解,翻译,从来都不是字与字的对换游戏,而是一场戴着镣铐的、在两种文化和思维之间跳的舞蹈。而“do not”这个小小的词组,就是这支舞最开始,也最关键的一个舞步。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