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 came 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答案很简单,却又复杂得要命。最直接、最不用动脑子的翻译,就是“来”的过去式——来了。对,就是这两个字。小学英语第一课就该学了吧。He came here yesterday. 他昨天来了。简单,清晰,一百分。
但如果你觉得事情就这么结束了,那可就太小看语言这潭水了,深着呢。说真的,把 came 无脑翻译成“来了”的,十有八九是翻译软件干的,要么就是那种对文字毫无敬畏之心的懒人。在真正的语境里,came 简直就是个百变星君,它的灵魂藏在各种意想不到的中文词汇里。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场景开始撕开一个口子。
想象一下,你在等朋友,焦急地看表,然后手机一亮,对方发来消息:“I came.” 你怎么回?你要是翻译成“我来了”,没问题,但其实更地道的说法是“我到了”。一字之差,“来”强调的是朝向你的这个动作,而“到”强调的是已经抵达终点的这个状态。细微吧?但这就是生活。你在电话里催朋友:“你到底来不来啊?” 他在电话那头喊:“来了来了!看见你车了!” 这时候用“来了”就特别对,充满了动态感。而他挂了电话,跟你碰面了,第一句话肯定是:“我可算到了。”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came 的真正魔力在于它根本不讲“来”这个动作。
比如,一句电影台词:“Then came the silence.” 你怎么翻?“然后寂静来了”?天啊,这听起来像什么恐怖片预告,一个叫“寂静”的怪物敲响了你的门。高明一点的译者会处理成:“随后,一切陷入沉寂。” 或者更简洁:“随即,四下一片死寂。” 这里的 came,它渲染的是一种状态的降临,一种氛围的笼罩。它不是一个长着腿的实体“走过来”,而是一种无形的变化,像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再看一个常见的。“He came from a wealthy family.” 你总不能说“他从一个富裕的家庭来了”吧?这叫什么话,好像他是坐着时光机从他家的某个时点穿越过来的。正确的翻译是:“他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家庭。” 看见没,came 在这里,翻译成了出身,讲的是一个人的根源、背景。它描述的是一种静态的属性,而不是一个动态的位移。类似的还有,“The word ‘robot’ came from a Czech play.” 这个词源自一部捷克戏剧。味道一下就对了。
让我们把难度再往上提一提。当 came 和抽象概念结合时,它的变化就更奇妙了。
“The idea came to me in the shower.”
直译:“这个想法在洗澡时向我走来。”——你是不是想给这个想法递块毛巾?
地道的翻译:“我是在洗澡时想到这个主意的。” 或者,如果你想文艺一点:“灵感是在我沐浴时闪现的。” 这里的 came,是思想的产生,是灵感的迸发。它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是一种顿悟,而不是一个物理上的“来”。
还有,“After years of research, they came to a conclusion.” 经过多年的研究,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这个 came,是一种逻辑上的抵达,是思维过程走到了终点。你不能说他们“来到了一个结论”,那画面太怪了。
更绝的是 came 在描述事物特征时的用法。比如,这个沙发“came in three colors”。难道是“用三种颜色来了”?当然不是。它的意思是“这款沙发有三种颜色可供选择。” came 在这里,几乎等同于 to be available,表达的是一种配置或规格。它已经完全脱离了“来”的本意,变成了一个描述商品属性的词。我敢打赌,很多学了十几年英语的人,第一次看到这种用法都会愣一下。
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那些更具文学性和情感色彩的表达。
“A smile came to her lips.”
微笑来到她的嘴唇上?听着就生硬。应该是:“她嘴角浮现出一丝微笑。” 或者“她莞尔一笑。” 那个 came,是情绪由内而外的流露,是肌肉的自然牵动,是冰雪消融般的微妙变化。
“A wave of relief came over me.”
一阵释然感覆盖了我?也行,但有点翻译腔。更好的说法是:“我心头涌起一阵释然。” 或者干脆点:“我顿时松了口气。” came over 在这里,是一种强烈情绪的席卷和占据。它不是“来”,而是“涌现”、“袭来”、“笼罩”。
所以你看,came 这个词,它在英语里就像一块橡皮泥,可以捏成任何形状。它可以是具体的脚步,也可以是抽象的降临;可以是思想的火花,也可以是情绪的波澜;可以是血统的追溯,也可以是商品的一个选项。
最后,还有一个绕不开的,也是最容易在看美剧时让人会心一笑的语境。那就是它作为俚语的用法。你懂的。当角色在床上气喘吁吁地说出 “I came” 时,字幕组如果敢翻译成“我来了”,那绝对是史诗级的“翻车”现场。这里的 came,是对 orgasm 这个词最含蓄也最普遍的口头替代,翻译成中文,最贴切的就是那个单字:“爽”,或者更直白一点的词,比如高潮。这种时候,翻译考验的就不是你的词汇量,而是你对文化的理解和那么一点点“成年人的常识”。一个好的译者,必须能捕捉到这种语言在特定场景下的“黑话”属性,否则就会闹出天大的笑话。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came 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是来了,是到了,是陷入,是降临。
是出身于,是源自于,是产自于。
是想到,是闪现,是得出,是发生。
是浮现,是涌起,是袭来,是有。
甚至,在某个特定的时刻,它就是那个心照不宣的爽。
真正掌握一个词,从来都不是背下它在字典里的第一个释义。而是要把它扔进生活的汪洋大海里,看它在不同的浪潮、不同的暗涌、不同的气候下,会折射出怎样千变万化的光芒。这才是语言的魅力,也是翻译的乐趣与折磨所在。你永远在追寻那个最精准、最传神、最“信达雅”的表达,而 came 这种看似简单的小词,恰恰是这场无尽追逐中最迷人的对手之一。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1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