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 layman 的中文翻译,最直接、最常见的,恐怕就是 “外行” 或者 “门外汉”。
如果你只是想在考试里拿个分,或者跟机器翻译一样图个省事,那这两个词足够了。但如果你真的想在活生生的对话里、在那些需要揣摩人心的场合里,用对这个词,那我得说,这事儿远没那么简单。词典有时候,真的会骗你。
“外行”这个词,你品,你细品。它天生就带了点儿审视的意味,一种“你在圈子外”的疏离感。比如两个人聊得热火朝天,突然插进来一个人问了个很基础的问题,其中一个可能会不耐烦地摆摆手:“嗨,跟外行说不清楚。” 看,这味道就出来了。一种居高临下的、不耐烦的、甚至有点轻微鄙视的感觉。
可英文里的 layman 呢?很多时候,它非常中性,甚至带着一种体贴。一个顶尖的物理学家在做科普讲座,他会笑着说:“Let me put this in layman’s terms.” 他想表达的是:“各位朋友,我知道这个概念很复杂,我现在要用最简单、最贴近你们生活的方式来解释,请放心,我不是在炫技,我是在服务你们。”
这时候,你如果硬生生翻译成“让我用外行的话来说”,那感觉全拧巴了。听众心里会咯噔一下:怎么,你是嫌我们外行咯?气氛一下子就尴尬了。
这种场景下,我会选择完全抛开那个所谓的“标准答案”。我会说:“那我就用大白话给大家解释一下。” 或者更温和一点:“接下来,我试着用一个更通俗易懂的比方……” 甚至可以更具体:“咱们假设一下,如果你完全没接触过这个领域,该怎么理解呢?就像是……”
看,这才是 “layman’s terms” 真正的灵魂——共情与沟通。它不是在划分“我们内行”和“你们外行”的楚河汉界,而是在搭建一座桥。
所以,layman 的翻译,从来就不是一个词的选择题,而是一个场景的阅读理解题。
换个场景。一份极其复杂的法律文件或者医疗报告,律师或医生需要向当事人解释。这时候,“大白话”又显得有点太随意了,不够严谨。律师可能会说:“As a layman in legal matters, you might find this clause confusing.” 这句话里的 layman,指的是“非本专业领域的人”。
这时候,最精准的翻译,可能是 “非专业人士”。这个词组听起来就正式、严谨,既点明了对方的身份,又完全没有冒犯的意思,纯粹是基于职业背景的客观描述。“作为法律领域的非专业人士,您可能会觉得这个条款难以理解。” 这就非常得体。
再想想现在的互联网语境,那就更有意思了。
一个数码博主拿到最新款的手机,做了一堆性能测试,跑分、帧率、功耗曲线……底下评论区有人问:“所以这手机打游戏到底卡不卡?” 这个提问者,就是典型的 layman。但他自己可能不会说“我是一个外行”,他会更俏皮、更接地气地说:“我是小白,求大佬解答!”
“小白”!这个词多传神。它消解了“外行”的严肃和对立感,带了点自嘲,甚至有点可爱。它表达的不是“我不懂,我也不想懂”,而是“我刚入门,我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请带带我”。当一个程序员说“这个代码写得连小白都看得懂”,这是一种极高的赞美,意思是代码清晰、易读、逻辑简单。
还有一种情况。某个社会热点事件爆发,各种“内幕消息”满天飞。一群人既不是当事人,也不是调查记者,就只是在网上围观、讨论、发表看法。这群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 layman。但用“外行”或“小白”都不太对味儿。这时候,一个绝妙的词出现了——“吃瓜群众”。
这个词简直是神来之笔。它把那种事不关己、纯粹好奇、搬个小板凳看热闹的状态描绘得活灵活现。当有人说“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就是看个热闹”,这背后的潜台词是:“我们不是专家,我们不负责,我们的观点可能不成熟,但我们有权围观。” 这和 layman 那种“非专业”的内核,在某些特定情境下,竟然能奇妙地重合。
所以你看,从 “外行”、“门外汉”,到 “非专业人士”,再到 “大白话”、“通俗易懂” 的意译,最后到网络时代的 “小白” 和 “吃瓜群众”…… layman 的中文世界,其实是一片广阔的森林,而不是一个孤零零的词。
我总觉得,翻译的最高境界,不是找到那个字典上划等号的词,而是潜入对方说话的那个“场”里去。去感受他的语气,他的目的,他对面那个人的表情。他是想拉近距离,还是想划清界限?是想炫耀,还是想科普?是自嘲,还是客观陈述?
想通了这些,你手里的词汇库才会活起来。你不再是一个冰冷的“翻译机器”,你成了一个真正的“沟通者”。
每次我试图跟我爸妈解释我工作上那些复杂的设计概念时,我都在经历一次次艰难的 “layman’s terms” 翻译实践。我不能说“爸,这个用户体验的闭环逻辑是……”,他们会觉得我在说天书。我也不能说“嗨,你们外行不懂”,那太伤人了。
我只能绞尽脑汁,把它变成他们能理解的东西。“妈,你记不记得上次你用那个 App,想找个按钮找了半天,最后气得差点把手机摔了?我干的活儿,就是让您下次用的时候,闭着眼睛都能找到那个钮,而且按下去心里还挺得劲儿。”
这时候,我妈恍然大悟:“哦——原来是干这个的!”
你看,我甚至一个跟“layman”沾边的词都没用。但我完成了 “in layman’s terms” 的使命。
所以,layman 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它是一句贴心的 “我用大白话讲给你听”。
它是一句严谨的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
它是一句谦虚的 “我是个小白,还请指教”。
它甚至是一句戏谑的 “咱们吃瓜群众就别操心了”。
它唯一不是的,可能就是那个冷冰冰的、印在字典第一行的 “外行”。语言是活的,是有体温的,千万别让字典把它变成了僵硬的标本。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7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