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y?翻译成中文?
那不就是身体嘛。
说完了?
当然没完。你要是真这么想,那可就太小看语言这东西了,也太小看“body”这个词背后的那个世界了。我跟你讲,每次我看到这个词,尤其是在那些英文小说或者文章里,总觉得,单单一个“身体”,轻了,薄了,像一张没过塑的照片,少了那份质感和沉甸甸的分量。
身体,这个词,太健康、太中性、太“政治正确”了。我们说“锻炼身体”,“保重身体”。它指向的是一个功能性的、需要维护的生命容器。它客观,冷静,甚至有点疏离。就像体检报告上那一排排的数据,告诉你,你的“身体”这部机器,运转得如何。但 body 这个词,它能表达的可远不止这些。
你想想,当一个侦探在凶案现场,对着那具冰冷的尸体说“the body”,他脑子里想的,翻译过来会是“身体”吗?不会。那感觉不对。那是一种带着重量、带着物性的存在,更接近于躯体。躯体这个词,就比身体要冷一点,硬一点。它剥离了“生命”的温度,强调的是那个“壳”本身。它有种解剖学上的精准和冷漠。小说里写一个角色失去灵魂,行尸走肉,用“一具空洞的躯体”就比“一个空洞的身体”要精准得多,那种被抽空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可还没完。
我更喜欢的一个词,是肉身。肉身!你听听这个词,多带劲儿。它带着温度、欲望、沉沦和烟火气。身体是用来保健的,躯体是用来研究的,而肉身,是用来活的,用来感受的,用来犯错的,用来承载七情六欲的。佛家讲“肉身凡胎”,要破除执念。情爱小说里写纠缠,写的是“肉身的沉沦”。这个词,一下子就把人从那个健康、中性的概念里拉了出来,扔进了充满血与肉的真实生活。它不干净,不完美,甚至有点狼狈。它会饥饿,会疲惫,会衰老。它就是我们对抗时间、对抗虚无的唯一阵地。所以当一个作者写 “her body ached with a longing she couldn’t name”,那种痛,那种渴望,用“她的肉身因无名的渴望而疼痛”,那种撕扯感,就比“她的身体”强太多了。
你看,光是表达“人”这个载体,身体、躯体、肉身,就已经是三个完全不同的维度了。
但这只是body这个词的冰山一角。
你写邮件的时候,那个主要内容区,叫什么?叫 email body。我们翻译成正文。这就很有意思了。正文,就是最核心、最主要的部分。一封邮件,可以没有花里胡哨的签名,可以没有客套的标题,但不能没有正文。Body在这里,就是“主体”的意思。这个用法,简直无处不在。
A body of work,一个艺术家毕生的作品,我们翻译成“作品的主体”或者干脆就是“他/她的全部作品”。A body of evidence,指向“主体证据”。A legislative body,一个立法机构。你看,body在这里,都指向一个核心的、有组织的、成体系的存在。它不再是那个柔软的、会呼吸的肉身,而是变成了一个坚实的、有结构的核心。
这种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简直妙不可言。
我最爱的一个例子,来自品酒。
说一款红酒,“full-bodied”。你怎么翻?“酒体饱满”。这个酒体,简直是神来之笔。它让你闭上眼睛就能感觉到,那口酒液在你的舌头上,不是寡淡如水,而是有一种重量感,一种丝滑的、有质地的、铺陈开来的感觉。它占据了你的口腔,留下了它的存在感。这就是body!它是一种“在场感”,一种“物质性”的体现。咖啡也有 body,我们说它醇度高。那一口下去,厚实,浓郁,像一段华彩乐章,而不是一个单薄的音符。
所以你发现没有?从人的身体,到文章的正文,再到酒的酒体,body这个词的核心意象,始终是“承载”和“实质”。它是那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核心部分。它是一切思想、功能、风味的载体。
甚至,我们日常生活中都在不自觉地使用这个逻辑。一辆汽车,那个金属外壳,我们叫车身(car body)。一个天体,比如月亮,我们叫 celestial body。一个组织,一个团体,a body of people。
这个词的边界,在不断地被拓宽。
现在网上流行的一些词,更是把body的内涵搞得五花八门。“Body shame”,身材羞辱。这里的body又窄化回了“身材”这个维度,而且是带着审美和评判的眼光。“Body count”,这个词就更……更 специфичный (specific) 了,它在俚语里指向的是一个人的性伴侣数量,一个非常量化的、甚至有点物化的概念。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Body的中文翻译是什么?
答案是:看情况。
这简直是一句废话,但也是最真诚的实话。语言从来不是一个公式,不是 A=B 的简单对应。翻译,尤其是好的翻译,更像是在演戏。你得揣摩角色的心态,感受他所处的环境,然后用你自己的语言,把那种感觉给“演”出来。
当一个健身教练对你说“Listen to your body”时,他让你倾听你的身体。
当一个哲学家探讨“mind-body problem”时,他探讨的是“心智与肉身”的二元困境。
当你的上司让你“just get to the body of the report”时,他让你直奔报告的主体。
当一个酒鬼朋友陶醉地说“Wow, what a body!”时,他赞叹的是那不可言传的酒体。
每一个body,都活在它自己的语境里,有它自己的温度、质感和分量。粗暴地把它等同于任何一个单一的中文词,都是一种削足适履。
我时常觉得,一个词就是一个小小的宇宙。你以为你懂了,其实你只是站在门口朝里望了一眼。Body这个词就是这样,它如此基础,如此常用,以至于我们都懒得去想它。可你一旦真的钻进去,就会发现里面沟壑万千,别有洞天。
它从我们最熟悉的这副皮囊出发,一路延伸,触及了我们写作的逻辑、我们创造的艺术、我们品尝的味道,甚至我们观察宇宙的方式。它既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也是我们最沉重的负担;既是精神的居所,也是欲望的囚笼。
这个词,就像我们这副皮囊,装着太多东西,沉甸甸的,你根本没法一句话说清。你只能……感受它。
本内容由lily收集整理,不代表本站观点,如果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删除(点这里联系),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jc.puchedu.cn/96365.html